“医生,快!快来救救我儿子!”医院急诊室的安静被一位男子的吼叫打破。
患者为青年男性,嘴歪斜、左侧肢体无力伴意识进行性加重,典型脑卒中(中风)症状。急诊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头颅CT、MRI,确定无脑出血后,开始溶栓治疗……
年仅35岁的驾驶员怎么会突发卒中呢?
长途货车驾驶员中风
当医生告诉患者家属是中风时,家属怎么也不敢相信。患者的父亲喃喃自语:“他才35岁怎么会中风?他才35岁啊!”
患者的父亲告诉医生,他们是河北邯郸的长途货车驾驶员,此次来徐州送货。早上刚到徐州,他就发现儿子有点不正常,他以为是儿子长时间开夜车劳累导致,但是越来越发现儿子状态不佳。“开始的时候还能和我说几句话,后来感觉他的舌头越来越不听使唤,说的话让人听不懂,再后来他就瘫坐在那儿不能动弹,精神越来越不好。”患者父亲说。
药物溶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翟羽佳介入团队在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决定对其进行“介入取栓”手术。经过和患者家属的充分沟通,家人同意手术。
血管内有一个罕见的“鸭掌”
患者被直接送入导管室。翟羽佳为其实施了动脉取栓手术,术中血管造影发现大脑动脉严重闭塞。翟羽佳介入团队争分夺秒,半个多小时后成功取出血栓,堵塞的血管被打通,血供立即恢复。
翟羽佳一边做手术一边思考:一般年龄大的患者,这种脑部大血管被血栓闭塞都是由“四高”引起的,也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这位年轻的患者,没有“四高”,为什么会引发这么严重的脑梗呢?即使患者有些肥胖,还有吸烟、熬夜开车等不良生活习惯,但是35岁就引发这么严重脑梗的情况还是不多见。
“当时专心做手术,只是在手术间隙的时候想到这位患者只有35岁就突发急性脑梗,有点唏嘘。如果仅仅是取栓,找不到原因。很可能不久以后他还会再次中风。”
翟羽佳成功取栓后,发现患者的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一个“颈动脉蹼”。35岁脑梗的原因找到了!“这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异常。颈动脉蹼是颈动脉球后壁颈动脉分叉远端的腔内薄层突出物,为颈动脉颅外段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目前认为其是非典型内膜型肌纤维发育不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颈动脉蹼是缺血性脑卒中少见但重要的危险因素。”翟羽佳说,“颈动脉蹼和颈动脉球后壁之间存在一个慢血流区域,这种区域由于血流淤滞及湍流的形成,容易产生血栓。随着血栓体积的增大,容易发生脱落并向远处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动脉栓塞事件。”
血管内罕见的“鸭掌”能要命
“如果把人体的动脉血管比作一条河道,血液就仿佛是这个河道中流淌的河水。如果流通的河水中突然多出了一块蹼状物,那么血流就会在这附近聚集,颈动脉里的血液在‘蹼’的推动下发生倒流,非常容易产生血栓,引发致命风险!”翟羽佳说,“由于颈动脉蹼非常少见,缺乏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中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是不够的,抗凝治疗可能是其卒中二级预防的合理选择;外科干预可行支架植入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者入院后溶栓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翟羽佳如何发现这一罕见的“颈动脉蹼”呢?他说:“近年来脑卒中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年轻患者的治疗,我们一般采取更积极的方案。年轻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对患者的手术不仅仅局限于‘快速拆弹’,还要思考‘炸弹’形成的原因。也就是在手术中要做到对于患者病因进行仔细的筛查和寻找,查到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防范。有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蹼患者卒中复发率较高,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有效地预防了卒中复发,对于反复复发的患者外科干预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患者和我是同龄人,所以特别想救治好他。”翟羽佳说,“特别是术后第二天,患者意识没有完全恢复,听到他不到1岁女儿的声音,就紧紧握住女儿的手。那一幕至今难忘。”
在全科医护大家共同努力下,年轻患者过了脑水肿关、并发症关,病情平稳,意识清楚,对答正常,患者肢体可上抬,目前已经出院返回河北当地继续康复治疗。
徐报融媒记者晏菲通讯员李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