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神经重症医学作为新兴的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亚专业,综合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麻醉医学、急诊医学及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等多学科知识、技能,为神经系统疾病危重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和高质量的医学监护与救治。但是,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缺乏主题创新、设计合理及实施规范的临床研究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总结出了神经重症医学的6个优先发展方向,并发表于近期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
内容
要点
国内神经重症医学、重症医学、神经病学、神经介入、神经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探讨了目前神经重症学科发展和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需要优先发展的研究方向。包括:
1.脑水肿发生机制、转归预测以及基于新靶点的治疗药物的研发:脑水肿会引起局部或全脑血流和代谢异常,甚至导致脑疝,严重时危及生命。建立基于新型影像技术和生物学标志物的脑水肿预测模型,探索不同类型的脑水肿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发针对新型干预靶点的治疗药物,是目前脑水肿诊疗研究的重要方向。
2.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评估与管理:近年来,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发展迅速,许多新的监测技术已经揭示了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整合多模态监测信息,开发下一代信息学工具以识别复杂的生理事件和决策支持工具以实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管理,将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3.血管开通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随着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普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估和治疗再次成为了卒中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同时也缺乏可靠的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估方法。明确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探索新的可干预靶点是改善血管再通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4.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机制、评估及管理策略:对一些特殊类型意识障碍患者,如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患者长期预后的判断及有效治疗;脑损伤后临床无反应患者的潜在意识的识别,一直是神经重症领域的研究热点。
5.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和可持续改进体系的建立:神经重症目前仍是新兴亚专科,病房建设、人员配备尚不规范,亟待建立针对神经重症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及改进体系需要多学科、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实施过程需要顶层设计、上下联动,共同面对巨大挑战。
6.智能化神经重症监护室诊疗体系建设:近年来神经重症监护数据综合分析和智能化诊疗决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实施人工智能对神经功能评价并应用在决策干预方案中将是未来重点方向。这些自动化程序将缩短病情恶化与干预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创全新的临床管理模式。
——原文: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中国神经重症临床研究优先发展方向科学声明[J].中华医学杂志,,(3):-.DOI:10./cma.j.cn--
—END—看完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