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柞蚕蛹性脑病
TUhjnbcbe - 2021/5/26 1:13:00

柞蚕蛹性脑病

医院重症医学科尤荣开

柞蚕蛹性脑病(Tussahpupaencephalopathy,TPE)是食用柞蚕蛹后,引起的非中*性的以锥体外系与小脑为主的中枢性广泛受累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意识障碍、少语、失语,步态蹒跚、尿失禁、震颤和肌张力增高等,激素和细胞活化剂治疗疗效良好。后遗症少见。

本病因为食用柞蚕蛹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有以下解释。

1.食用柞蚕蛹后发病较快,有人仅食用1枚就可发病,同桌共餐者仅一人发病,所以本病不是食物中*所致。

2.有资料认为可能食进原来就有病的蚕蛹,其体内存在嗜神经特异性*蛋白,作用于感受性强的机体引起了变态反应(可能是I型变态反应);但缺乏皮肤粘膜改变。部分患者做IgG.lgA、lgM检查均无异常。

3.柞蚕蛹为蛋白质,当特异抗体食用后,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脑病。

1.性别比例男:女为3:10,年龄最小2岁,最大为75岁。

2.起病时间食用后1.5~14小时急性发病。

3.病史病人既往有食用柞蚕蛹史。临床症状的发生和症状的轻重与食用柞蚕蛹的数量无直接关系。

4.消化道表现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典型急性消化道症状者占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5.主要表现其主要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水平震颤、面肌四肢震颤、斜视、走路不稳、共济失调、排尿困难、幻听、幻视、谵语、躁动等。重者昏迷。

6.定向力、计算力障碍。

7.其他表现本病还可排尿困难、尿失禁;肌张力增高或低下或消失;表情淡漠、缄默;部分可出现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等。且康复较慢,最长持续达20d,

8.体温、脉搏均可正常。

1.共济失调型眩晕、面肌、舌肌震颤、因四肢肌肉震颤不能坐立、走路蹒跚。

2.精神症状型胡言乱语、幻觉、错觉、谵妄、躁动。

3.昏迷型可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以上三型可重叠存在。

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可正常。

2.血生化肝肾功能、血清钾、钠、氯,钙、镁均正常。

3.脑脊液检查压力可升高,潘氏试验(+),糖、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细胞数正常。

4.脑电图76%均为广泛的轻、中、重度异常,未见有局限性改变。各脑区示较多或大量4~7周/s,低-中幅波律。弥漫异常的各区缓慢性1.5~3.5周/s,高波幅δ波及5~7周/s,高波幅θ波。脑电图检查随症状好转而改善,但长者脑电图异常可达3个月。

1.有食用柞蚕蛹史,多在吃蚕蛹后1.5~14小时急性发病。

2.主要表现精神障碍及锥体外系、小脑损害为主的脑病综合征。

3.颅压可增高,脑脊液可见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4.脑电图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5.头颅MRI病变部位:小脑、桥脑为主。病变部位显示的异常信号主要为长T2异常信号和显示长T1异常信号。MRI显示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为主。

柞蚕蛹性脑病与精神分裂症、散发性脑炎、脑卒中、癔病的鉴别。

1.精神分裂症发病缓侵,在意识清晰背景上出现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无改变,脑电图正常。

2.急性播散性脑炎有感冒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局限性和弥漫性中枢损害为主的脑炎综合征、有锥体索征;脑脊液:轻中度白细胞增高、糖、氯化物正常;脑电图表现弥漫性慢波多见。

3.脑卒中头颅CT加以鉴别。

4.癔病有明显精神因素;急性起病;临床富有戏剧性、发作性,每次发作症状和体征均相同;脑脊液正常。

1.一般治疗昏迷护理,供给足够的热量和多种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失衡。

2.脱水若脑水肿可给20%甘露醇~ml,6小时1次,静滴。

3.激素氢化可的松~mg加入5%葡萄糖~ml静滴,每日1次。

4.营养脑细胞三磷酸腺苷20~40mg,每日肌注或加入5%葡萄糖~ml静滴。脑活素20ml加5%葡萄糖ml静滴。

5.高压氧治疗对昏迷者可进行高压氧疗。

6.镇静治疗躁动不安可用安定l0mg肌注。

7.抗感染有合并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有过敏体质者避免食用蚕蛹。

本病预后良好,经对症治疗均能在短时间内痊愈,不留任何后遗症状。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否对本病的病程和预后有无影响,尚无循证医学依据。临床医师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毕可波,贾玉礼.柞蚕蛹中*3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师杂志1;30(3):20.

2.刘庆,周健.例柞蚕蛹性脑病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4;3(2):-.

3.王恒,赵立新,董静杰,等.柞蚕蛹脑病的临床及MRI.中国厂矿医学,0;13(5):.

尤荣开

1
查看完整版本: 柞蚕蛹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