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随着我市气温和湿度开始升高,部分传染病开始进入高发流行季节。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发病将有所上升,幼托儿童、学生以及流动人口为传染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期,需重点
该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儿童家长可以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给孩子接种。免疫接种程序规定,肠道病*71型(EV71)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大于或等于6月龄的易感儿童,全程接种为2针剂。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肠道病*71型(EV71)疫苗。
2.细菌或病*性腹泻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病*主要有诺如病*、轮状病*等,食用不洁食物、饮用不洁水或接触到腹泻病人污染的物品均可通过消化道引起感染发病或传播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发病后会出现腹泻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等,每日达3次以上,有的多达10余,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的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身体脱水而威胁健康。重症病例可因脱水、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
预防腹泻的主要措施是“把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患者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就诊,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3.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感病*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特征可分为HxNx共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我省处于H7N9疫情高发季节。该病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该病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现阶段该病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每年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注意饮食卫生,尽量购买冰鲜白条禽类食品,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或病死禽,减少到禽类交易市场的环境暴露。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4.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特别是骨关节。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有的还会出现肝脾大、睾丸肿大等,严重的可丧失劳动能力。
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加强家畜的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家畜卫生处理和检疫;病畜应隔离饲养、治疗,病死的牲畜要深埋或烧毁,不可食用;从事家畜饲养、屠宰、加工、运输、挤奶等工作时要搞好个人防护,不食生肉和半熟的肉;各种动物奶应煮沸消*后食用;腌肉应煮熟后食用;在该病流行期或疫区购买的动物皮毛物品要进行消*处理。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发病一般以儿童为主,但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麻疹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和人群易发生暴发或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脑炎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按规定及时、全程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措施,我省常规免疫规定8月龄儿童接种1剂麻风疫苗,18月龄和6岁分别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适龄儿童如果未按规定全程接种,则需要补种遗漏的剂次。除此之外,平常还应做好个人卫生,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果知道周围有人得了麻疹,应做好隔离,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同时到有关单位进行应急接种,以防被传染。万一发生麻疹,医院就诊、隔离治疗,避免外出感染他人。
6.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的汉坦病*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省的传染源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背纹仓鼠,家栖的褐家鼠、小家鼠等。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岁青壮年男性发病居多。本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发热病人高烧可至40℃,持续3~7天。早期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红、颈红、上胸红),类似感冒。严重者可并发尿*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可导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应以科学防鼠灭鼠、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为主,一旦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治疗强调“三早、一就、三把关”,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处理,把好休克、少尿、出血关。
7.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指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疟疾、乙脑、登革热以及寨卡病*病和*热病等,我市疟疾已达消除标准,乙脑病例时有发生,登革热主要发生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寨卡病*病和*热病为我国输入性传染病。
预防虫媒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裤,皮肤暴露处可花露水等涂抹驱避剂;房屋安装纱门、纱窗,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前往有*热病、寨卡病*病、疟疾等有疫情报告的地区或国家要及时查询相关预防知识,提前做好防蚊灭蚊的准备或接种*热病疫苗等。
8.病*性肝炎
病*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疸和发热。病*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共用餐饮具、感染病*的母亲母乳喂养、拥抱、亲吻、咳嗽、打喷嚏等都不会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跟乙型肝炎一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不洁医疗行为等);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对于我们沿海城市来说,海产品不能一味追求味道鲜美,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并且要做到生熟分开。
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甲肝、乙肝、戊肝均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现在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适龄儿童要及时接种。对于16岁以上成年人,尤其是经常出差、外出就餐较多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应主动接种甲肝、戊肝疫苗,以确保自身获得免疫性保护。另外,成年人特别是乙肝病*感染者的配偶和家人、医务人员、餐饮服务员、大量受血者或经常使用血液制品的病人,以及*人、运动员、渔民、海员等经常过群居生活的人感染乙肝病*的危险性较大,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其他成年人也可以接种。丙肝目前无法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但通过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总体来说,要预防夏秋季传染病,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或老鼠叮(咬)爬过的食物。二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三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确保饮水安全。四要及时和全程接种有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市疾控中心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