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液体疗法,在课堂上,在临床上,听过很多遍。记得在南华附一实习那一年在课堂上听儿科罗老师讲解的液体疗法,那时是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似乎听懂却应用困难。记得在临床实践中多次业务学习也涉及液体疗法,此时是一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提醒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用活,用精。
前言PART01介绍液体疗法的应用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维持或恢复正常的体液溶液和成分,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及继续丢失量,但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计算与补充。对于空腹接受外科手术的儿童,可能只需要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相应的电解质;而对于腹泻患者则需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和继续丢失量。以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在遵循补液原则的情况下,安全、合理地进行补液。
PART02判断脱水及其程度在临床上、考场上,经常面临对一个脱水孩子进行程度的判定,经常通过牢记不同程度脱水的关键词、关键点进行判断,指导临床补液、选择试题答案。
PART03判断脱水性质懂得判断脱水程度后,指导补充液体的总量;此时就有必要来判断脱水性质,进而指导我选择液体的张力。
临床上,我也经常遇到不能及时获得血钠值的现实情况,那就按等渗性脱水来处理。
PART04代谢性酸中*就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儿科发生代谢性酸中*的情况主要有:①孩子腹泻,丢失碳酸氢盐多;②孩子进食少,脂肪氧化增加,导致酮体生成增多;③血液浓缩致血流缓慢,组织缺氧,导致乳酸堆积;④肾血流量不足,导致酸性代谢产物潴留。临床表现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长、口唇樱红,呼气可有酮味等症状,小婴儿症状不典型。一般主张血气分析pH<7.30时用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ml)=(-BE)*0.5*体重(kg),一般将碳酸氢钠稀释成1.4%的溶液输入。理论上,5%碳酸氢钠5ml/kg,碳酸氢根可提高10mmol/L。注意几点:①积极治疗缺氧、组织低灌注、腹泻等原发疾病;②随着原发疾病的改善,由于机体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的改善也许会比理想的计算值要好,先给碱性药物计算量的1/2,复查血气再调整剂量;③纠酸后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清钾降低,游离钙也减少,要注意补钾补钙。举例:结合临床,需要纠酸,BE-10mmol/L,体重10kg,我中心碳酸氢钠为5%碳酸氢钠,故计算出5%碳酸氢钠为10*0.5*10=50ml。按照“先给计算量的1/2”的原则,先给5%碳酸氢钠25ml;按照“稀释成1.4%”的要求,加用2.5倍(5%碳酸氢钠ml值)的5%葡萄糖(即≈62ml)。PART05低钠血症引起肾钠丢失病因:①利尿剂和脱水剂的使用;②盐皮质激素缺乏,使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③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损伤多尿时、尿路梗阻解除后早期、醛固酮减少症等;④血糖明显增高、酮尿等(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饥饿、酒精性酮尿)。引起肾外钠丢失的病因:①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第三腔隙体液潴留、烧伤、胰腺炎及胰腺造瘘和胆瘘等。②脑性失盐综合征:颅内肿瘤、出血、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取决于血钠的下降速率。理论上,3%氯化钠注射液12ml/kg(或6ml/kg),可提高血清钠离子10mmol/L(或5mmol/L),速度<3ml/kg/h。但临床上没有3%氯化钠注射液,往往用10%氯化钠注射液来稀释。因此,假设需提高血清钠10mmol/L,则用10%氯化钠3.6ml/kg+2.3倍(10%氯化钠)的5%葡萄糖稀释配制。在这里,提醒自己注意两个临床问题:1.补钠的同时,注意原发疾病的处理;②根据病情特点给予需要量的1/4-1/2,根据复查血钠水平调整剂量。
PART06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①吐泻丢失大量含钾消化液;②进食少,钾的摄入量不足;③缺钾时肾脏继续排钾;④脱水、酸中*纠正后。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不仅决定于血钾的浓度,而更重要的是缺钾发生的速度。常表现为精神不振、肌无力、腱反射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心电图T波倒置等。临床实践中,从实用性而言,在每组补液中,在不超过补钾浓度要求(<0.3%)的前提下,边补边监测。
遵循原则1.见尿补钾,或就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
2.补钾浓度:0.15-0.3%(<0.3%)
3.静脉补钾时间:不少于6-8小时
4.补钾时间:4-6天
5.禁忌:静脉直推
PART07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常见病因①多见于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②腹泻丢失钙和镁;③进食少,使钙和镁吸收不良;④脱水、酸中*纠正后(血清钙↓)。表现手足抽搦或惊厥。应用钙剂无效时,需警惕低镁血症。出现抽搐,用10%葡萄酸钙5-10ml(0.5ml/kg)+10%葡萄糖10-20ml,静脉输液。补钙无效:用25%硫酸镁0.1mg/kg,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时1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PART08液体疗法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1)口服补液适应症:脱水的预防及轻、中度脱水者。液体种类:口服补液盐(ORS)补液方法:轻度脱水50-80ml/kg;中度脱水80-ml/kg。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2)静脉补液适应症: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者。三定:补液总量(定量)、补液种类(定性)、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有尿补钾、抽搐补钙01第一天补液(定量)液体总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根据脱水程度来定:轻度脱水:90-ml/kg中度脱水:-ml/kg重度脱水:-ml/kg在此,除了脱水剂(如甘露醇)不纳入液体总量,其他(如抗生素配制液体、纠酸液体、补钠液体、补钾液体)均纳入液体总量,所以,面对严重脱水、全身浮肿或病情危重的病人,务必留有余地(剩余液体)给下一班的医生处理临床情况。02第一天补液(定性)补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确定?累积损失量:等渗性脱水:1/2张,常用1:1液、3:2:1液低渗性脱水:2/3张,常用4:3:2液高渗性脱水:1/3-1/5张,常用生理维持液判断脱水性质困难时,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继续丢失量:继续腹泻、呕吐的量,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1/5张液体,常用生理维持液
当明确为等渗性脱水、未明确脱水性质(按等渗性脱水处理)时,累积损失量和继续丢失量均可按1/2张补液,可用1:1液(1份生理盐水+1份5%葡萄糖)或2:3:1液(2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而关于高浓度10%氯化钠常用于:①重度低渗性脱水、低钠血症;②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量:新生儿、脑水肿等;③一般不用于扩容。
液体的张力是指溶液进入到体内后能够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在这里展示一张图,希望从中读懂:①5%或10%葡萄糖是无张力的;②常用液体,如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是等张的,而5%碳酸氢钠是3.5张的,10%氯化钾是8.9张,既要牢记,又要懂得换算来计算张力;③结合临床实践,树立图中2:3:1含钠液和4:3:2含钠液在补液中的重要地位。03第一天补液(定速)根据脱水的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确定补液速度。?扩容阶段适应症:重度脱水有周围循环衰竭者。补液种类:0.9%氯化钠(生理盐水)补液量:20ml/kg(总量<ml)速度: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
?补充累积损失量阶段(不需要扩容者从此阶段开始)补液量:取决于脱水程度,约为总量(减去扩容液量)的1/2液体选择:取决于脱水性质速度:8-12小时内滴完,约8-10ml/kg/h
?维持补液阶段: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补充量:总量减累积损失量(约为总量的1/2)液体选择:1/2-1/3张含钠液速度:余下的12-16小时输完,约5ml/kg/h04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1/2-1/3张液?生理需要量:60-80ml/kg,1/5张液,12-24小时匀速滴入生理需要量应尽可能口服补充,不能口服或不足者可以静脉滴注1/5-1/4张含钠液。发热、呼吸加快的患儿可适当增加进液量;营养不良者应注意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当然,在这里,我是有过疑问的,这里的生理需要量60-80ml/kg与我曾经管理的手术后病人的生理需要量(“4/2/1法”)一样吗?于是,有找到一张表,在这里我发现有个/50/20法和4/2/1法,真是在寻找知识中找到快乐。我更喜欢“4/2/1法”,也许跟我的临床实践有关,用得多,便熟了!一道题目抢!太好看了吧!买它,就是它,买这是我的底线了我顺便也整理一个表,梳理补液实用医嘱单,以便在临床上高效而安全工作。
儿童液体疗法,是重中之重。以上是我的临床实践心得,必有不足,相信实践的时间,期待前辈的指导,一定会有新的思考,不断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