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教师作品三言两语说红楼之黛玉其诗其人三
TUhjnbcbe - 2020/11/16 0:20:00
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 http://www.wxlianghong.com/

三言两语说“红楼”之黛玉其诗其人(三)

宝鸡石油中学王成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它以诗化的语言为读者展开一个优美的文学世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情节主线之外的诗歌系统,周汝昌先生称之为“诗格局”。而这个文学世界得以营造形成,又与书中大量诗词的极大表现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都出于作者的苦心,一方面,它们与情节互为连缀,是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古典诗词所特有的美感使文学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得以充分的展现。这一点,在林黛玉所作的诗词,对林黛玉这个任务形象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上,表现得尤为典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林黛玉其人本身即为一个诗化的存在,她的诗歌,是形成整部《红楼梦》诗化意境的关键,因此她名下所作的那些优美的诗词,更是这部不朽名著不可缺少的部分。

整体而言,《红楼梦》中寄名黛玉所作的诗词共约二十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感伤身世类,如《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第二类为题咏类,如《咏白海棠》《柳絮词》《菊花诗》《螃蟹咏》等;第三类为杂咏,如题帕诗、灯谜诗等。除了少数应景之作外,这些诗词作品大部分都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气质、精神内涵的塑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所起到的作用来看,这些作品大略可以分为三类,一类表现为其人物形象多愁善感的极致悲凉,二类表现了其高洁骄矜的清冷孤独,三类表现为对封建礼教的决绝背叛。

以下就其对封建礼教的决绝背叛这一点,结合其代表性的诗词内容略为阐述。

曹雪芹之所以将浓墨重彩赋予林黛玉,是因为这个人物有着反叛精神,这在腐朽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反抗体现在哪儿?不仅仅体现在一些随性的日常做法上,也体现在诗词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葬花吟》中的此句就感觉到她不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宁死不屈的精神。

当然,除此之外,黛玉思想意识中的最为闪光之处——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与背叛,对庸俗、偏见的抗争和嘲弄——在她的诗词《五美吟》中表现最为突出。

“五美”何人也?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也。

那么,黛玉通过“五美”诗又是如何体现对冯家你正统思想的背叛思想呢?且来细读她笔下的“五美吟”。

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1.“一代”二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参见《赞林黛玉》“西子”注。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参见《赞会芳园》“若耶溪”注。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本诗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举国闻名的一代美女随着浪花早已消逝,当年被深深锁在吴王宫闱里,时时想念着儿时的家乡。

不要笑话东村那个丑女(东施),她虽然效颦,但却能平安白头到老,安然自得地在溪边浣纱。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故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因自小承继母亲浣纱之业,又称浣纱女。

传说战国时,赿国称臣于吴国。赿王勾践臥薪尝胆,图谋复国,便采取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充当“臥底”,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姬子。致使吴王整日沉迷于酒色,无心国事,弄得众叛亲离,结果终被勾践所灭。

吴国是否是因西施而亡,历史事实由史家去评说,而这位绝代佳人始终得不到自由幸福却是真的。尽管一生荣华富贵,却得不到好的结局。吴亡后,有人说她被愤怒的吴人沉溺于水,有人说她死于忘恩负义的勾践之手,而人们最愿意接受的恐怕是她跟随范蠡泛舟而去,了却余生。但不管怎么说,她是吴赿战争的牺牲品。她深居宫闱,时时梦想着能回到故乡,重拾昔日的欢娱和纯真。而效颦的东施女,虽然没有西施的美貌,却拥有西施永远失去了的东西:一个平凡人的白头到老的幸福。

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林黛玉不能不为自己的命运忧虑,并预感到以后的难免的悲惨结局。她为西施的不幸遭遇而慨叹,对丑女东施到老仍能过着平静的生活,产生羡慕之情。本诗中的后两句“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颇有独到之处。以前写西施的诗文都没写出西施的另一面,都在嘲笑东施效颦,而唯有黛玉却能道出:值得羡慕的应是效颦人的平安和自由。

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1.虞姬——项羽的侍妾。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夜间汉*四面楚歌,项羽感到绝望,对虞姬作悲歌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相和。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又《楚汉春秋》载虞姬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云云,乃后代好事者之伪作,秦汉之际还没有这样的五言诗。

2.“肠断”句——夜间骏马嘶鸣,令人肠断。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程高本改作“乌啼”,大误,“夜啸风”必解成夜风如啸方通,但这一来这句全无史实根据了。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3.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4.“黥彭”句——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醢(音海),肉酱。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酷刑。

5.饮剑——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加以敷演的。

一声声寒鸦断肠的哀鸣,一阵阵午夜呼嘨的悲风,虞姬她怀着满腔的怨恨,面对着穷途末路的项羽。

叛离而去的英布和彭赿,后来束手待毙甘受极刑,怎比坚贞不屈拔剑自刎,壮烈牺牲在楚*的营帐中?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公元前年,被汉*围困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心大乱,兵少粮尽,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和骏马,项羽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项羽也可算是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此时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无可 奈何的哀叹。传说此时随侍在侧的虞姬,也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之私情,激其决战之斗志,希冀能胜利突围。最后项羽自愧无颜再见家乡父老,也自刎乌江而亡。

虞姬如此贞忠项王之挚情,使后人传颂不已。虽然虞姬只是项王的幸从,但在黛玉的眼里,她却是个德艺才兼备的了不起的红颜,因而感到“可欣可羡可悲可叹”。林黛玉赞扬像虞姬那样的大义凛然,而鄙视像黥、彭那样的反复无常。比起数年后依旧惨死的英布和彭越,霸王别姬自刎而亡,至少给历史留下一曲正气歌和一段悽怨的爱情故事。

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1.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参见《警幻仙姑赋》“王嫱”注。

2.出汉宫——指和亲事。参见《青冢怀古》诗注。

3.“予夺”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令人惊羡的绝代佳人,竟然离开大汉的宫廷远嫁匈奴,难怪说是红颜多薄命,原来古往今来都一样相同。

纵使无知的君王用轻率的态度对待容貌,何以把决定命运的权力交给那贪婪的宫廷画工。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因昭君的绝世才貌,被诏入京为宫人。诗的头两句说的是“昭君出塞”故事。昭君入宫后,并不为元帝所知。当时有宫廷画师毛延寿,专为宫人画像,以供元帝选择宠幸。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以钱财贿赂贪婪的画师毛延寿,因而不得以画像献上,长期被贬入冷宫。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元帝要选派宫人远嫁匈奴,毛延寿便把点有丧夫落泪痣的昭君的丑像呈上,当即入选。临行时,元帝才见到昭君本来面目,大吃一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却难于失信,再无法挽回。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诗的后两句,就是质问皇帝为何如此轻率,把关乎宫人命运的予夺之权交付给一个画工!

虽然客观上,王昭君为亲和民族,稳定边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弱女子,离亲别乡远嫁塞外,总是令人悲怨的事。而她本人也曾请求归汉却未被允许,后竟被迫嫁给前夫的儿子。由于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只好服*自杀。无疑,对昭君之死,黛玉是“可悲可叹”的。

五美吟(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1.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2.“瓦砾”句——把明珠(喻绿珠)当作瓦砾一样地抛弃。石崇曾与王恺斗富,随手用铁如意击碎王恺的二尺多高的珊瑚宝树,而把自己的三四尺高的赔他。所以这样设喻。

3.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4.“都缘”二句——绿珠跳楼死去后,石崇也一家被杀。诗说他还是有前生注定的厚福的,因为尚有绿珠与他同归地府,可以慰其寂寞。以悲剧为有福,即书中所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不管是断瓦残石还是珍珠宝贝,一样可以不加怜惜地抛弃,豪富奢侈而又傲慢的石崇,几时重视过你的骄美与妖娆?

暂时得到的无意义的幸福,只是前生造定的缘分,可那悲惨的同死同归,倒是能够用来安慰你在地下的寂寞。

绿珠为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中国晋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丽端庄,能歌善舞会诗,以跳“昭君舞”最为出色。巨富石崇惊慕绿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以慰她思乡之愁。

赵王司马伦之*羽孙秀垂涎绿珠倾国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绝。后孙秀在赵王前阴谋陷害石崇,并借机领兵包围金谷园,欲强夺绿珠。石崇情急,对绿珠说:“我今为尔获罪。”绿珠回答说:“愿效死于君前。”遂堕楼自尽。

家乡民众为怀念她善良纯真的为人,特建祠祀奉。唐代诗人杜牧也很伤感,咏有《金谷园》诗曰:“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绿珠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不屈不挠;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特殊的人生际遇养成了她终身不变的平民意识,造就了她秀外慧中、不屈不挠的特殊性格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历史现象,见仁见智,今天人们仍赞誉绿珠的这种不屈不挠而又无奈的“忠贞”精神。

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1.红拂——隋末大臣杨素家里的婢女,本姓张,因侍杨素时手执红拂(挥灰尘的用具),后来就叫她红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入见扬素,从容谈论天下大事,红拂在旁见他气宇轩昂、谈吐超人,知道他将来必非庸碌之辈,就连夜越杨府投奔李靖,与他同往太原辅佐李世民起兵讨伐隋王朝。见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

2.“长揖”句——李靖谒杨素时,杨素态度倨傲,李靖长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责杨待客不逊,杨连忙谢罪,后来听了李靖的一番高谈雄辩更心悦诚服。程高本改“长揖”为“长剑”,误。

3.“美人”句——红拂能在李靖尚处卑贱地位时看出他今后必有一番作为,所以说她巨眼卓识。

4.“尸居”二句——说红拂奔离杨府事。尸居余气,用以说人将死,意思是虽存余气,而形同尸体。语出《晋书》:李胜曾对曹爽说:“司马公(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红拂投奔李靖,李靖恐杨素不肯罢休,红拂也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杨公幕,杨素的府署。羁縻,束缚。女丈夫,指红拂。后人称她与李靖、虬髯客为“风尘三侠”。

身佩长剑的李靖雄辩健谈,风流倜傥的神态与众不同,而明察秋毫有远见卓识的美人(红拂),一眼便辩识出困境中的英雄。

威风一时的杨公已是行尸走肉一天天没落,幕府中笼罩着窒人的阴影,哪里还能束缚得住像红拂那样的无畏的女中丈夫?

红拂女姓张,名初尘,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自小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她不但貌美聪慧,更有一身过人武艺,这使她突出于杨素家中所有的婢女之上,得以随侍杨素身边。

隋代末年,农民斗争风起云涌,群雄割据之局面逐渐形成。当时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晓兵法谋略,心怀大志,可是当时却还穷困落魄。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开始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治形势后,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不再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安于现状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红拂在侧侍立,她见李靖气宇非常,乃英雄侠义之士,心中暗暗倾慕,觉得他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物。

红拂于当夜则女扮男装私奔去会见李靖,不想两人相见恨晚,志同道合,结为夫妻,并决定共同去太原扶助李世民起兵反隋。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显示了他的*事才能,帮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而红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

红拂女的私奔可谓千古第一人。因为惟有那样的夜晚与境遇,那样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妖娆绝艳的美女子,顾盼风流的少年英雄,慷慨悲凉的没落侠士,才配有那样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在林黛玉的五美吟中,红拂唯一的不是悲剧人物,她慧眼识英雄,使黛玉对其“可欣”又“可羡”。黛玉从心里颂扬红拂这样敢于冲破罗网的女性,称之为女中丈夫。她是不是祈盼自己也能够冲破门第森严的礼教罗网,找到自己的真爱?抑或是希望宝玉也能成为像李靖那样的英雄少年?林黛玉能有这样的叛逆思想,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总体而言,“五美吟”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元帝所知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诗中议论本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黛玉磋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儿家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已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她鄙薄反复无常、苟且求荣、甘心得到耻辱下场的黥布、彭越,觉得不如虞美人“饮剑”于楚帐,是借此寄托她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志愿。她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她惋惜绿珠而对石崇有微词,以为石崇生前珠玉绮罗之宠,抵不得绿珠临危以死相报,又可见其在爱情上重在意气相感,精神上有默契。她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更突出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思想。

简言之,黛玉咏西施,是认为西施因美而失去自由,不及东施因丑而自在。咏虞姬,是认为当叛徒被杀不如守义自刎。咏明妃,是认为悲剧由于皇帝所托非人。咏绿珠,是认为绿珠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咏红拂,是认为红拂与人私奔是正义的壮举,值得赞扬。这些完全是与封建正统思想和社会舆论背道而驰的。尤其是《绿珠》和《红拂》这两首。封建社会一贯提倡并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而黛玉却认为绿珠大可不必“效死于君前”,这种“落花犹是坠楼人”的从一而终是不值得的,大胆地对腐朽的封建思想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弄。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对黛玉典型的诗歌分析与品鉴,不难看出,《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词是与人物性格,命运,灵*产生共鸣的。黛玉的诗,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了解了她这个饱满的人物:多愁善感的极致悲凉,高洁骄矜的清冷孤独,对封建礼教的决绝背叛。当然也更进一步感受到《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文学魅力。

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

txlexue.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作品三言两语说红楼之黛玉其诗其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