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危险。
美国一个名叫Cheyenne的小宝宝睡醒以后哭闹不止,她的父亲心里焦躁,抓住孩子的肩膀使劲晃了她几下,孩子哭了几声就慢慢安静了。
没想到母亲Amy突然接到电话,说孩子已经陷入重度昏迷,在医院抢救。医院,被女儿的惨状惊呆了,Cheyenne全身插满管子,浑身浮肿,面色惨白。
她患的病症正是婴儿摇晃综合症(SBS),因为剧烈的晃动,颅内血管破裂,经过几次手术抢救,把一半的脑组织切除,Cheyenne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无独有偶,台湾新北市某位新手父亲生有三胞胎,因小女儿哭闹不停,将女儿放在摇椅上摇晃哄逗,很快发现女婴口吐白沫,呈昏迷状态,夫妻医院,可惜最终宣告不治。
警员表示幼儿无明显外伤,医院分析是“婴儿摇晃症候群”,父亲哄女婴如果用力过度、剧烈摇晃,则有可能损伤婴儿大脑。这则骇人听闻的新闻,给了不少新手父母教训。
多位宝宝突发抽搐,都是家长“摇晃”出的祸
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容易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4岁以下(尤其是10个月以内)的宝宝。
婴儿摇晃症候群
婴儿摇晃症候群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地快速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的病症。
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或幼小儿童,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10个月大的婴儿。
1岁之前婴儿颈部较为柔软、脆弱,婴儿头部的重量也约占全身重量的1/4,加上婴幼儿颅底较为平坦,脑部不易固定,颈部又欠缺支撑力,大脑也尚未有发育完全的髓脂——一种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
所以,当大人或外力施予部当激烈摇晃,或是将婴幼儿背在大人背上,却疏忽给予他们颈部支撑,婴儿的大脑就会在他的相对空旷的头骨中来回碰撞,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永久性的脑部伤害。
宝宝被摇晃后的异常表现
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绝对危险的哄宝宝动作
1、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2、空中抛接宝宝
3、将宝宝抛到床上
4、抱着宝宝旋转
5、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
6、过度依赖摇篮
布谷妈妈会分享更多专业孕育科普干货,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