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是医生》
医师,是什么?
是头顶光环的职业,
还是年复一日的无私奉献?
为什么要做医生?
这里有无数个漫漫长夜,
随时待命的强度工作,
还有数不尽的谩骂和质疑……
为什么,我们还要坚守?
为了治病救人?还是为了职责使命?
轻轻地,走来他们的身影。
唤醒了,一个又一个黎明。
......
医院:宝贝,不怕,我们在!
10年前的5.12汶川地震是所有中国人心头的痛。更残酷的是:灾害造成的不仅是身体伤害,也给灾区群众心里留下了沉重的心理创伤。医护人员在伤员救治的过程中,必须跟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稳定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心理的帮助。
“ET娃娃”体重从1.8公斤长到5公斤
年,一个形如“ET娃娃”的藏医院,期间30多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医生和护士,用多天时间,将“ET娃娃”带回人间。
娃娃刚来的时候,肝、肾衰竭,腹水,全身浮肿,去掉腹水后,重量仅1.8公斤。经历了2次重大心脏手术的“ET娃娃”异常坚韧。终于,她挺过来了,身体一点点圆润起来,体重从1.8公斤增加到5公斤,而数字的背后,是一群年轻医生、护士和营养师辛勤的付出。
怕影响患者休息,医生借微光看病历
清晨,微光,这位医生看病历却没有开照明灯,怕影响了病人休息。早晨7:30,很多人还在睡意朦胧时,医生已经开始晨交班,晚上7点,他们可能还在病房里写病案;应该5点结束的下午门诊,晚上8点还饿起肚子为病人看报告;午休2个小时搞学习讨论、开小组会;周末参加各种义诊、讲座、学术交流......
“自带板凳”坐动车跨省救人
年8月19日上午,少有时间陪父母的胡兵,带着双亲在雅安过周末。医院的电话,却“搅”了这次家庭游。在重庆一位50岁的重症胆管炎患者,需急诊引流救命。医院教授操作后感到困难很大,向胡兵打出了求助电话。为了不耽误时间,胡兵从雅安赶回成都后,又急忙乘动车赶往重庆。没有买到座位,而手术需要长时间站立,心思细腻的胡兵自备凳子,在动车上稍作休息,为手术养精蓄锐。”由于胡兵教授的紧急驰援,患者内镜手术成功,当即从胆管内引流出大量脓液,患者存活几率大增。
医院:1天手术全靠2袋糖水支撑
年有段时间,向波医生5天连续做了10台心脏手术,其中3台急诊,每一台都性命攸关、刻不容缓,48小时内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还看了40多个门诊,在手术台上靠2袋糖水撑了一天。那夜急诊做的手术病人第二天就停机拔管了,恢复很好,让人兴奋不已。那天回家已是深夜,女儿第二天醒来看到他,第一句话就说:“你回来晚了,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你这个小妖精!”
医院:把休息时间都留给“救命科普”
徒手心肺复苏可以对患者在公共场所、野外突发心脏病的紧急情况时,尽快施救,可以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的生命。从事急诊工作9年的冷文颖医师,长年利用休息时间推广培训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技术,忙碌的工作外,组织科室青年医生进行对外教学,各个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都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
医院:海拔米高原,实现多项术式零的突破
甘孜县条件艰苦,海拔m。张新宇作为一名脑外科医生,作为队长,医院就着手调研。这里有CT,能全麻,手术室有双极电凝,还有手摇钻、线锯等。但其他颅脑手术必要装备,如颅骨锁、头皮夹、棉片、头灯、显微镜等都没有,这对于习惯了在条件完备情况下完成手术的张医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目前,他在甘孜县已经完成多个零的突破,包括了七种术式,在甘孜县都是首次开展。患者年龄跨度从6月婴儿到74岁老人,绝大部分获得良好效果。
医院:不宽的肩膀,却让老人足够心安
急诊科接到出诊77岁的唐婆婆突然胸闷、双下肢无力,急需帮助。6分钟后急救人员即抵达现场。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唐婆婆行动不便,家中只有年过五旬同样身体状况不好的女儿和保姆。见状,急诊科医生彭长明二话不说背上老人就往楼下走。闷热天,将老人从4楼背上救护车时,汗水早已浸湿了医生的工作服。
为了静脉穿刺置管,他跪了20多分钟
手术台上躺着一位患有严重脊柱侧弯的男性,身高仅有余厘米,颈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挺直,根本抬不起头。他长期只能一直低着头生活。手术前的麻醉需要做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从患者脖子上的静脉将导管插入,而病人上半身从头到胸都由钢架固定着。
邓圻玮医生选择跪在床上,在病人头侧弯腰操作。这一跪,辛苦的不仅是膝盖更是腰。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用时20多分钟,而邓医生也就一动不动地保持这个姿势,结束时已经腰酸背痛,满头大汗。
为何要跪着手术?这是取异物的最好角度
七旬老人不小心将假牙吞了下去,假牙卡在主动脉上面一公分处,十分危险,要立即进行食道取异物的手术。一番寻找后,吕海芩医生发现跪着做手术,这是取异物最好的角度。手术过程不觉得累,当假牙被取出后,吕医生才发现双腿酸得已经站不起来。
胳膊当枕头,斜卧着就睡着了
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接近尾声,梁益建博士完成了他的手术任务,这已是他当天的第二台大手术。实在太累了,在休息室里用两把小板凳支起一张“床”,胳膊当枕头,斜卧着就睡着了。
医院:对患者如春天般温暖
90岁老人因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重叠综合征;冠心病、高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老年痴呆等疾病住院。赵华昌医师在给患者认真诊治、精心照料,对待患者如春天般温暖,让老人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医院:这一跪,是治病救人的使命驱策
年11月26日凌晨两点过,医院儿科监护室,一位早产新生儿出现了窒息,心率呼吸差,有休克的表现,情况十分危急,需要马上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此时,当班医生肖强赶紧把孩子抱到扶手台插管上药,“噗通”一跪,半个小时里都保持这姿势为孩子诊疗。
这是便于诊疗的应然之选;这是情急之下的决断;这更是医护人员的治病救人的使命驱策。
“对患者承诺了的事情,就不能失信于人。”
仅过了一天,普外科主任医师袁家天教授从被抬下手术室又回到手术室为患者主刀。几十年,每每抢救患者争分夺秒,自己疾病的治疗被耽误。从立志治好母亲到后来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他奉献自己,履行诺言。
他诠释了白衣战士的医者仁心,也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尿袋医生”。
医院:日13台次手术的历史记录
时针指向凌晨0:00点,手术室最后一束灯光终于暗了下来,寂静的走廊传来三五成群的脚步和轻声的低语。手术台前15个小时的奋战,给这群白衣医者脸上添了一丝疲态,倦容下藏不住还有几分自豪和欣慰。
这一天,医院脊柱科团队完成了日13台次手术的历史性高强度作业,三个手术室灯火齐明,三组医疗小组分台协作、紧密配合,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不间断的为每一位患者顺利实施手术。
成医院:为了疗效,每次用最累的姿势为患儿插管
儿童重症医学科住院总医师许诺不仅承担着全省乃至西部部分地区的危重病儿转运与急救工作,更是承担着一个个家庭的未来,稍不留神,患儿就会遇到危险。许诺医师为了好的治疗效果,采用最累的半蹲半跪姿势为患儿插管,即便这样对腰腿的负担很大,他还是每次坚持这样为患儿插管。
儿童重症医学科不断完善抢救绿色通道,年收治病人总数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对呼吸衰弱、心血管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颅内高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我们随车3人均被甩出了车外十几米
援藏路难行。为了避让行人,奔赴炉霍医疗援助的救护车翻滚到路边陡峭的山坡下。藏族同胞的生命和财产保住了,但救护车和一整车价值30余万元的医疗器材、设备及药品几乎全部报废,随车的医护人员汪丽娜、王熙、夏明均被甩出了车外十几米。救护车已经四脚朝天,驾驶室已经被压扁,电线桩也被压倒了3根。
医护医院救治,大伤初愈之后再出发。援藏之旅获累累硕果,他们努力解决了藏区同胞的肛肠疾患,培养了一只专业的肛肠队伍,建设了省级重点的肛肠专科。他们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援藏依然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我们在寻找答案的路上,发现自己被真实的需要着
我们的手中握着生命的希望,掌控着抹去痛苦的能力
我们感受过生命的脆弱,更坚定的想做生命的守护者
我们是医生,想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
拼命救命,只为声声心跳!
医者仁心,只求大功无利!
年8月19日
中国首个医师节
健康生产队
祝所有医护人员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