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全国多地继续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呼吁市民注意防暑降温!那么普通百姓如何避免中暑?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暑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三种类型。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体现了中暑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患者早期困扰出现头晕、头痛、大汗、乏力,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随病情进展,核心温度升高,当患者体温达到38℃以上时,可引起皮肤灼热、面色潮红,伴有胸闷,严重者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昏厥、昏迷、肌痉挛或高热等重症中暑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升高达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1)热痉挛
指中暑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和肢体、腹壁肌群通性痉挛,肢体活动受限。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仅补充水分,没有补充盐分者。
(2)热衰竭
指热应激后以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中心体温升高不超过40℃,无神志障碍。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病人。
(3)热射病
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前者是内源性产热过多,后者是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致散热减少。
①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后数小时发病,出现大汗、心率增快、脉压增大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
②非劳力性热衰竭:常发生于年老体弱者、孕妇和慢病人群,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5℃。病初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严重者可有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表现。约5%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暑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需要加强多种营养,保证生理需求,适量补充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
饮食建议
1、患者可食用面条、米粥、蛋羹等食物,容易消化和吸收。
2、适当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豆制品等。
3、可适量食用新鲜的蔬菜,如胡萝卜、冬瓜、鲜藕等。
饮食禁忌
1、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2、忌吃大量油腻食物,如肥肉、油炸、烧烤等。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预防措施
1、暑热夏季加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在阳光下活动时,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
2、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11:00~15:00暴露于阳光太久。
3、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病病人及产褥期妇女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凉爽。
4、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多饮用含有钾、镁和钙盐防暑饮料。
5、在高温环境中不管有没有感到口渴都需要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再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