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开挂的人并非智力高,而是意志力强5
TUhjnbcbe - 2024/8/25 17:36:00

前言:本章节是专栏《造福孩子一生的15种学习力》中的第五种学习力——意志力。意志力每个人生来一样,意志力在后天存在差距,是因为每个人在家庭教育或成长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和锻炼。意志力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要如何避免破坏孩子意志力?我们又要在什么时候去强化和锻炼孩子意志力?本章节将会一一解答。全文共个字,干货多且详细,需阅读8-14分钟。

01意志力不是靠培养,而是靠强化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巴一样任意揉捏。

纵观那些人生“开挂”的人,比如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白手起家女富豪董明珠;人称“白手起家神秘富豪”的郭广昌等。他们创业过程中,无不需要逼自己抵抗各种诱惑,在困境中咬紧牙关,砥砺前行。了解他们创业的故事后,人人都会感慨一句:“意志力真是强。”

很多人以为智力是决定人与人差距的因素,可事实上,无数现实案例和研究都表明:意志力比智力更稀缺和重要,它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当下社会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会想方设法去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原因。

然而,意识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强化和锻炼出来的。

(图注:大脑前额皮质三个区域)

著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采用神经学原理分析了意志力的由来。意志力是大脑前额皮质三个不同区域协同努力出来的结果。大脑前额皮质三个不同区域分别负责“我不要的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和“我想要的力量”。

而每个孩子大脑在出生时,大脑前额皮质有明显差异吗?并没有。这也意味着人天生存在意志力且并无大的差异。至于后天为什么意志力存在那么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孩子所接触到的教育和成长经历是否强化和锻炼了他的意志力,是否让大脑前额皮质三个不同区域最大化的协同努力。

三个区域越是协调,孩子的意志力越是坚韧。

大教育行为会破坏意志力

很多父母对意志力原理一无所知,结果在后天强化和锻炼孩子意志力时,方法就显得简单粗暴。

举一个我身边的真实案例——住在同片社区的林女士看到“鹰爸”何先生为训练4岁孩子意志力让其在雪地里跑步后,她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于是大冬天给孩子洗冷水澡,结果孩子受凉发烧,医院急诊。

(图注:特殊个案不能当普适教育案例)

家里人责怪她时,她特别委屈。她跟我倾诉说:“我只是想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哪里知道会这样?”说实话,为人父母,缺乏生活常识和教育常识,让孩子受到伤害,挺让人生气的。可是,作为教育者,我不得不让自己保持理智,然后跟她解释说:“特殊个案不能用作普适案例来教育孩子的。”

“鹰爸”何先生敢那么做,一方面是他从师范院校毕业,接受过教育系统化学习,而且从事过7年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他的孩子是早产儿,出生时脑水肿、脑容量小,被医生判定以后可能会脑瘫痴呆。

何先生为让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长大,他根据孩子的各项身体情况制定了“凶狠”教育计划。而且不断研究和思索,每两周就更新教育计划,调整训练方式。孩子妈妈也成为全职妈妈,一直跟在孩子身边,保障孩子身体健康。

他这套“极限训练”孩子的方式,尽管帮助到孩子恢复健康,而且智商、体商、意志力等各方面都强于其他孩子,可是这始终是特殊个案,并不适合我们去教育孩子。

如果家长不能意识到这点,在孩子意志力强化和锻炼过程中过于盲目,那么不仅无法增强孩子意志力,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消耗和破坏孩子的意志力。

(图注: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来教育)

因此,在强化和锻炼孩子意志力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要尽量避免以下这3种行为。

一、忽略孩子个体差异,盲目效仿他人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他们的体质、性格、天赋、状态等都存在差异性。正因如此,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才会强调“因材施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强调“教育者在教育中要开发孩子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对于别人所谓成功的教育方式,如“虎妈教育”“鹰爸教育”“熊式教育”等,我们都要理智对待。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育方式,却不可盲目效仿。包括我今天所提供的教育方法,家长也要学会根据孩子情况灵活运用。

(图注:不能用棉花糖实验判断意志力)

二、故意考验孩子意志力,忽略意志力的有限性。

稍注重教育的家长,基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棉花糖实验”。该实验通过棉花糖诱惑孩子,来判断每个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未来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由于“延迟满足能力”需要克制诱惑,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意志力”,因此,不少家长会以此实验来观察和考验自己家孩子的意志力强弱。

这里,我个人是反对的。首先,该实验在年遭到学术界的反驳。年,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做过一大批重复性实验,发现“棉花糖实验”存在大量问题,孩子放弃获得更多棉花受到的因素众多。因此,父母利用这种方式去观察和考验孩子意志力是不严谨的。

另外,意志力具有“有限性”特点。《意志力》一书中指出,用掉的意志力越多,向下一个诱惑屈服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孩子在接受考验前,已经在其他事情上消耗了意志力,比如体育运动。或者在肚子饿的情况下接受观察和考验,那么他的意志力肯定会显得薄弱。

因此,故意考验孩子意志力并判断孩子意志力强弱并不是一种明智举动。

(图注:客观看待放弃,别贴标签)

三、无法客观看待孩子的放弃,给孩子贴“意志薄弱”标签。

其实,考验孩子意志力,家长无法客观看待意志力的有限性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他们无法客观看待孩子的放弃,还直接给孩子贴上“意志薄弱”的标签。

标签效应带来的外界暗示会让孩子对自我能力产生质疑,甚至他自我认知会出现偏差,认为“我天生意志力不行”“我做事无法坚持,我改不了”等潜意识。而这些潜意识会在他日后成长中变成“自我暗示”,使他面对困难时,优先并心安理得选择“逃避”“放弃”等。

因此,面对孩子日常中放弃做某些事情,父母一定要综合多种因素来看待,并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能简单粗暴给他贴上“意志薄弱”的标签。

总之,在强化和锻炼孩子意志力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以上3种教育行为。

(图注:初生婴儿触觉感知世界)

03科学强化和锻炼意志力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在什么时候强化和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又该以什么方法来强化和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呢?

按照我们前文对意志力的分析,我们要尽可能让大脑前额皮质的三个不同区域最大化协调。具体怎么做呢?不同阶段不同做法。

首先,婴幼儿时期(0-1岁),我们可以通过抚摸,微笑来强化和训练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教育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官之中触觉最早发育,皮肤是最大的触觉感官。也就是说,婴幼儿最初认知外界的媒介,主要是通过皮肤来感知。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轻轻抚摸他,他会静下来的原因。

很多研究表明,父母与婴幼儿相处中,多抱或者抚摸孩子,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叶催产素。这种激素会让孩子感到放松和幸福,从而依赖父母。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该阶段与父母越亲密的孩子,长大后情绪更稳定,抗压力和意志力也会更强。

(图注:心理学“视崖实验”)

另外,心理学上有个“视崖实验”,该实验发现,婴儿在面对模拟悬崖时会本能地害怕。而决定他们是否克服害怕,充满勇气地跨越悬崖,则来自于妈妈的微笑和召唤。

也就是说,婴幼儿面对妈妈的微笑,会具备更多的勇气和意志力。

因此,婴幼儿时期,父母可通过抚摸孩子,多对孩子微笑来帮助他成长中的意志力得到强化和锻炼。

其次,随着孩子成长(2岁以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5个步骤来强化和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挂的人并非智力高,而是意志力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