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镌刻在雪域高原上的诗行
TUhjnbcbe - 2024/7/2 21:4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作者简介

杨步辉,山西省沁源县人,自由撰稿人。曾服役于西藏边防某部,喜欢读书、写作、收藏,有诗作、散文、影评等发表,并多次获奖,喜欢随性、真诚的文字和作品。现供职于沁源县通洲集团。

镌刻在雪域高原上的诗行

镌刻在雪域高原上的诗行

——参加“兰西拉”光缆工程回忆

文/杨步辉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藏族歌手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族人民对于青藏铁路的渴望与赞颂。然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青藏铁路开通8年前,一条创造诸多建设奇迹,横跨“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光缆干线“兰西拉”已经通到了西藏。

西藏有三条生命线。第一是公路,即交通线;第二是油料,即输油管道,能源线;第三是通信光缆,即信息线。交通、能源和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三大件”。年,西藏还没有一寸通信光缆,信息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一条通信光缆是西藏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于是,中央决定开工建设“兰西拉”光缆工程。

“兰西拉”被称作“世界通信史上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工程”,全长公里,跨越甘肃、青海和西藏3省区,90%以上路段在高原、戈壁、沼泽和雪山地段,其中海拔米以上的地段就有公里。这些生命禁区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部分地段常年积雪、冻土、冻胀丘等高原特色地貌十分普通,永冻层厚达米,而且气候变幻无常。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寒风凛冽,有时还会下大雪和冰雹,给“兰西拉”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3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和邮电系统的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缺氧、烈日暴晒、风雪袭击的艰苦环境下,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雪域高原,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和优异质量创造了世界通信建设史上的奇迹。

今天,年8月7日,是“兰西拉”光缆工程开通22周年特别纪念日,在这一重要时刻,我无法忘记那段难忘的岁月,无法忘记在藏北高原参加光缆施工的日日夜夜。作为一名亲历者,我把当年参加“兰西拉”光缆工程的故事讲出来,与更多人共同回忆,重温那段逝去的激情岁月和青春年华……

夜宿加查山

到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3年了。回忆年的7月1日,我在部队,在西藏加查县的山顶,和我的战友们一同度过了这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日子。

年6月末,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我部到达近千公里外的安多县,参加“兰西拉”通信光缆建设任务。

6月30日晨,我部多名官兵浩浩荡荡出发了。指挥车、通信车、油料车、工程车、维修保障车……一路上军旗招展,车轮滚滚,喇叭声声,急速前进。战友们都怀着欢快的心情,因为明天就是7月1日了,是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日子。半个月前,我就同战友们商量好了,要在7月1日零时收看香港回归祖国的电视实况转播。因为这个时刻太重要了,香港回归祖国,洗刷百年国耻。驻港部队在7月1日零点准时进驻,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为军人的我太激动,太开心了!虽然不能亲临香港,但军人的心是相通的。

当时我任旅政治部新闻报道员,随同政治部陈主任,宣传科罗副科长,摄影师小莫和司机王班长同车前往安多。藏东南沿途美丽的高原风景从车窗外不断掠过,跳跃着,变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情格外好。陈主任谈即将展开的施工任务,谈即将进驻香港的驻港部队,还询问我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看法和感受。小莫兴奋的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香港旅游一次,看看美丽的香港!”陈主任微笑着说:“你的愿望会实现的!”我们高兴的笑了,越野车一路鸣叫着向前疾驰……

下午3点钟,我们的车队来到了加查山脚下。加查县位于西藏曲松和朗县之间,加查山海拔米,山路险峻,坡大弯急,盘山公路上都是泥浆和石块,很难通行,是我们此次进军安多最危险的地段。从山底到山顶的盘山公路蜿蜒盘旋,路的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不见底的深沟。

车队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干脆停下来。

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车队开动,大家感觉很奇怪。因为按惯例,停车休息最多十分钟,正疑惑间,前面的战友传过话来,说山上堵车了,车队过不去。陈主任一听急了,连忙安排司机守车,带领我和小莫步行前进,去前面看个究竟。

路越走越陡,越走越险,越走越泥泞。刚开始我们的军车之间还保持着一定距离,走着走着,军车过完了,出现了地方车辆,情况就不同了,一辆连着一辆,距离都很近,有的车陷入泥泞被埋了半个轮胎,无法动弹。我们三个人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鞋子,裤腿完全被泥浆包裹,腿脚也变得越来越沉重,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小莫还扛着摄像机,背着工作包,负重不小。我是搞文字的,没什么东西,便和他轮换着扛,还要照顾陈主任。我们接连摔倒了几次,弄得满脸满身的泥,很是狼狈。就这样走走停停,不住地喘着粗气,不住的喝水,等到了山顶堵车的地方,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我们顾不上休息赶紧走上去,看到旅首长们早站在那里了,工兵营长和工兵们围在一起看地形,想办法。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急弯,又很陡,路面被雨水泡的翻了浆。一辆满载木材的大卡车与另一辆卡车迎面错车时,由于路太滑,载重车失控横挡在路上,堵死了公路。卡车的车头已滑到了公路边沿,公路下边是几十米的深沟,情况很危险!

弄清了情况,旅长当机立断,立即与工兵营长和地方驾驶员商定了抢险方案:由工兵营负责在公路边打好粗木桩,加固加高路基,防止卡车滑下公路。部分随行官兵卸下车上拉的圆木,减轻车身重量,清除路面泥泞,垫好干砂土,把被困车辆“挪”开,解决交通堵塞。说干就干,旅长一声令下,官兵们兵分三路,不顾道路湿滑泥泞,山顶风大寒冷,立即分头干起来。在一声声嘹亮的“一二一”的号子声中,现场渐渐变得整洁、有序,而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到晚上9点多钟,各项工作已经结束。旅首长经过研究,考虑到天黑不利于动车,战士们又都很疲劳,决定暂停行动,待明天天亮再说。随即通知部队:就地宿营。

我们三个人打着手电筒,蹚着泥水互相搀扶着走回自己的车上时,已经很晚了,战友们已吃过了随身携带的干粮。这时,不知哪台车的收音机打开了,里面传出了播音员播放驻港部队准备进驻香港的消息。我们很激动,边吃干粮边收听香港回归的广播,高兴的忘记了一天来的疲劳。

终于到了7月1日零点!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正式开始。“高悬在中国香港土地上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来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着播音员充满激情的讲述,熟悉的国歌声响起来了,在加查山上空回荡,轰鸣!所有的军人一起下车,立正,向着香港的方向敬礼!在这个难忘的夜晚,我们西藏边防军人肃立在这长长的山路上,紧裹着军大衣,抵御着加查山深夜接近零度的寒冷,心中却充满了无限的温暖和希望。仿佛看到了驻港部队正冒着大雨开进香港。虽然我们没看上电视台播出的香港回归转播实况,但能为西藏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第二天天刚亮,工兵营的战友们便又忙活起来。他们找来了千斤顶,和维修保障组的战友们一道,把大卡车顶起来,两边的人用木桩撬,硬是一点点把这台车“挪”到了正道上。随即,战友们又齐心协力把昨天卸下来的圆木硬是靠双手装到了车上。随后,旅长宣布通车。在一阵阵长长的喇叭声中,一辆辆地方车辆平安驶过这个危险的弯道。每过一台车,驾驶员都要鸣笛致意,向奋战了一天的解放军致谢。我们也很高兴,毕竟路通了,又可以继续前进了,队列中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的车队又浩浩荡荡向前开进了!为了赶时间,大家连饭也顾不上吃,每一个人都是在车上吃几口干粮,喝几口水。赶到目的地时,已经是7月2日凌晨3点多了,离上级规定的集结时间不到4个小时,但我们没有迟到。在加查遇到的危险和困难,我们用军人的坚强克服了,赢得了过往司机的一致称赞和感谢。这个夜晚是最有意义,最值得记忆的一个夜晚。因为我们的战友用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本色,为香港回归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在藏北

西藏军区各部队余名官兵接到了参加“兰西拉”光缆施工的任务后,个个群情激昂,争先报名,决心为建设西藏多出一份力。面对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各部队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于规定日期到达集结地,开始光缆施工。参加此次光缆施工的西藏部队承担了拉萨到唐古拉山口段,全长公里的施工任务。这里地处藏北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平均海拔米以上。我们旅是一支有着光荣战史,以善打硬仗著称的高原劲旅,军区指挥部自然把全段最艰苦的施工段分给了我们:我旅近千名官兵承担了安多到唐古拉山口段86.6公里的光缆施工任务。

西藏因为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有的地方仅是内地空气含量的一半,然而,藏北对人的考验,岂止是缺氧。“气候恶劣”在这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气象术语。施工时期虽然是西藏一年中的“黄金季节”,但依然变化无常,雨雪冰雹不断。全年相对无霜期只有19天,风沙特别大,尤其是在唐古拉山谷露河一带,风力经常达到7至8级。施工部队在野外施工没有固定的住房,只有军用帐篷。大风起时,把帐篷、碗筷吹到几十米远的地方是常有的事。西藏的天气变化非常快,官兵们在藏北经常遇到一天中的“四季奇观”:烈日、大雨、风沙、冰雹。昼夜温差达20多度,中午帐篷里热得人没法呆,到了晚上却冻得瑟瑟发抖,身上盖两床棉被还觉得冷。

我们部队的光缆施工指挥部驻扎在离安多县城不远的一处建筑里。作为新闻报道员,我们随指挥部官兵一同居住、生活、工作。7月2日上午,指挥部在驻地召开了“光缆施工誓师大会”,参加施工的各团、营、连主官及代表共余人参加。刚开始,天气还很好,风和日丽。可就在旅长讲完话,各单位代表表决心发言时,天气突然变了,起风了,天空瞬间乌云密布,飞沙走石,不一会儿居然下起了冰雹。那些花生米大小的冰雹在主席台桌面和红纸写的决心书上弹跳,把红色的纸都洇湿了。主席台上的领导没有动,会场上的干部战士也没有动,就这样坚持到开完会,象这场冰雹根本就没有下过。也许是现场官兵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感动了上天,不大功夫,风停雹止,乌云退去,太阳又露出了它的脸庞。我们见识了进安多第一天老天的第一个下马威,却用军人的作风回答了什么叫“人定胜天”。

我们的部队地处藏南各地,景色优美,气候温暖湿润,海拔米。而安多海拔却达到米,猛一下子从藏南来到藏北,海拔一下高出米,大多数人都受不了。部队进驻第一周,有明显高原反应的占90%,高原肺水肿5人,高原昏迷2人,有头痛、心慌、气短、胸闷等反应的占到全部官兵的一半以上。刚到藏北几天,缺氧、高原反应几乎使整个部队丧失战斗力。

高原肺水肿是指近期抵达高原(一般海拔米以上),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胸闷、胸部压塞感、咳嗽等症状的疾病。患者感觉全身乏力或活动能力减低,易引起脑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情况非常严峻!针对无可回避的高原反应,部队采取了两个对策:一是普遍投药,二是循序渐进。

有一种药叫“高原安”,对高原反应引起的一些症状有一定的控制和治疗作用。还有一种西藏特有的草药叫做“红景天”,对抗缺氧也有效果。部队医疗部门迅速组织采购相关药品,第一时间配发到每一名官兵手中,服用后很有效果。就是凭着这两种药和军人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参战官兵们坚持度过了最难熬的一周时间,稳定了病情,积累了经验,逐渐适应了严酷的自然环境,拉开了向光缆施工进军的序幕。

在施工方面,指挥部确定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让官兵适应藏北的气候。开工伊始,他们规定:每人每天只能挖半米。刚开始的时候,官兵们每挖两三锹都要停下来歇一歇,张大嘴巴,争取多吸一点氧气进去。缺氧,这一藏北地区光缆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可以说主要靠人的意志征服的。到了施工中后期,空气中的含氧量并没有增加,但高原反应的人却越来越少,官兵们也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努力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每人每天挖电缆沟达到十多米,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光缆施工任务。我认为,除了科学的指挥、施工,充足的后勤医疗保障,广大官兵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此次光缆施工中最值得铭记的地方。

鏖战唐古拉

从安多到唐古拉山这一线是,“兰西拉”工程西藏段海拔最高,施工条件最艰苦,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段,分布有坚石、沼泽、冰河、永冻层,更有高原特产“紫外线”,是摆在施工官兵面前的一只只“拦路虎”。

对于使用钢锹、钢钎、羊镐等原始工具的施工部队,最怕碰到坚石地段。但既然遇到了,就肯定要想办法战胜它。石头硬,高原战士的意志比石头更硬。很多坚石路段,不能打眼放炮,因为和光缆线平行通向拉萨的还有两条线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是输油管道,是内地联系西藏的命脉。施工官兵们为了保护这两条生命线,不能用炸药炸,又没有工程机械,只能用双手、钢钎、大锤、羊镐一点点开凿。虎口震裂了,钢钎磨短了,镐把挖断了,可官兵们最初的决心没有动摇,热情没有消减,依然每天坚持战斗。由于组织有力,密切协作,敢打善拼,坚石地段在官兵们的钢铁意志下退缩了,我们最终战胜了这个被称为“老虎嘴”的坚硬岩石地段。

沼泽地是向施工官兵施威的又一只“拦路虎”。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的土地。沼泽地草根密密连接,掀开草皮,底下是草的腐烂物和沉睡了几千年的淤泥,有强烈的臭味,颜色黑如碳泥,稠如浆糊。在沼泽地段挖电缆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钢锹铲不住,挖不起,脸盆用上,饭碗用上,双手捧泥的方法也用上,那水和稀泥却不断往下淌,挖了垮,垮了挖,好像永远也挖不好。遇到这些挖了又垮的沼泽,有战士急哭过,也有干部哭过,但最终都完成了任务。为了对付沼泽地,官兵们群策群力,有的把木板铺在沼泽地上干活,有的战友则干脆整个人站在沼泽中,腰上拴上绳子,几个战友合力拽着挖电缆沟……

说到河流,每一个战友更是铭心刻骨。西藏的河水,是从雪山上化下来的雪水,寒冷刺骨,即使在夏天,太阳再凶猛,也不会使河水的温度改变。为了冰河截流,为了御寒,平时滴酒不沾的干部战士个个猛灌几口高度白酒,一个个都下水了,只穿一条短裤肩并肩在刺骨的冰河里,一干就是大半天。下水20分钟到半个小时,必须换上来,否则会有全身冻僵的危险。上岸的官兵们腿脚麻木,身体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赶紧披上大衣再灌几口白酒,赶紧擦腿擦身。要搓好长时间,身体才会慢慢恢复。可许多战友还没等到恢复知觉,就又轮到下水了,又一个个扔下大衣,心一横到水中......经过官兵们连续奋战,,桀骜不驯的河流被成功截住了,在英雄的解放军面前变得驯服了,改变了千百年的流向,为光缆施工低下了头,让出了路。

冻土是一种特殊的,低温易变的自然体,会给各类工程造成冻胀和融沉的问题。在冬季,冻土像冰一样冻结,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建筑就会被冻土顶得凸起;到了夏季,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建筑又会随之凹下去。冻士的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出现,路基就会翻浆、冒泥,对建筑造成威胁。西藏是中国冻土分布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此次光缆施工,有十多公里路段在冻士层范围内。如何在保护好高原生态的前提下规范、科学施工,是摆在施工官兵面前的难题。为此,指挥部领导向兰洲冻土研究所借阅有关资料,并请来冻土研究专家,就高原冻土地段施工难题进行请教。专家建议:在冻土区施工,要找准开冻期里最深的一个点。挖光缆沟的深度,就到这个点为止,只能挖40厘米,不能再往下挖(光缆沟的一般深度要求是1.2米。按照专家制定的施工方案,官兵们在冻土地段精心施工,顺利穿过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冻土区。

藏北的风霜雨雪给部队官兵带来许多施工和生活上的困难,可是那灿烂的阳光,那让高原更加美丽动人的灿烂阳光,也同样给官兵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就是高原紫外线的“功劳”。就在写作本文时,我同本县的战友们谈起20多年前在西藏当兵时参加的光缆施工,请他们说说当年最值得记忆的事,他们竟异口同声说“紫外线伤害最让人难忘”,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战友们说:”施工时的困难和辛苦太多太多,但咬咬牙都可以克服,可高原的紫外线伤害让我终生难忘”。

的确,因为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紫线照射会让皮肤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使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质层,造成黑色斑点。在高原太阳下,只要晒上5、6个小时,强烈无比的紫外线就能让你的脸蛋脱一层皮,可我们的官兵每天在野外施工长达10小时。一个月下来,有的人脸上竟脱了10多层皮,连毛细血管都露出来了,看上去很可怕。他们脸上的皮肤被强烈的阳光灼伤、龟裂、脱皮,沟壑交错,碰一下生疼,以致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洗脸竟成了官兵们的最大的“伤痛”。

一群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们,一个个看上去面容苍老,憔悴,如同50多岁的人。这种撕裂是怎样的疼痛难忍!而且这种伤痛,有很多是难以愈合和不可逆转的。参加过光缆施工的我的五个老乡战友,20多年过去了,参军前个个皮肤白嫩润滑,施工结束后一个个完全变了样,几乎快要认不出来了。现在看上去。他们的脸上依然“斑斓多姿”,这是西藏高原留给他们的终生“馈赠”和印记。

而对于我本人而言,光缆施工时的一场高原病险些夺去了我的生命,现在想起来依然后怕。作为一名部队新闻报道员,虽然没有象一线施工部队那样被安排挖光缆沟,但每天的工作也安排的相当紧。施工期阆,我们政治部施工报道组经常深入一线,采访施工官兵们的感人故事。一个个英雄、榜样是那样的普通,又是那样不平凡;一个个故事感动人心,催人泪下。一天,我因采访步兵二营的官兵们时间长了些,又淋了雨,回到指挥部驻地天已经黑透了。突然感觉胸闷,头痛、呼吸困难。因安多医院,无法看病。

政治部副主任陈仕宣,宣传科副科长罗祖胜经请示部队首长,叫了车一同护送我到公医院。医院,值班军医仔细诊断我的病情后,确诊为高原肺水肿。医院条件有限,不能治疗此病,建议迅速转医院救治(此时我意识已经模糊,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陈副主任决定:由罗祖胜副主任陪护,医院一名军医随行,连夜护送我到公里外的拉萨。越野车一路颠簸,一路疾弛,赶到医院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急诊医生诊断后,给我吸上氧,并庆幸地说:“幸亏你来的及时,再晚到半个小时就危险了!”

医院高原病房治疗了一周时间,觉得很惭愧,也很自责: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每天辛苦挖电缆沟,我一个写稿的新闻报道员却在这关键时刻让人陪着来住院,真羞愧!陪护的罗副科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开导我说:“不要太自责,你也不想这样。生病了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治好病尽快重返工地,还有好多事等着我们去干呢!”听了这话,我幡然醒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加强锻炼,身体很快就康复了。我们辞别医护人员出院,重返安多,又投入到了报道、宣传施工官兵的工作中去了。

凯旋

随着施工官兵的连续奋战,光缆施工已接近尾声,胜利在望。

一天上午,指挥部领导说,西藏军区要派文工团来工地慰问演出,我们很高兴。下午,跟随陈副主任到各单位施工点安排接待文工团事宜,施工官兵们一听说军区文工团要来,一个个欢欣鼓舞,心里乐开了花。也难怪,自从进驻工地以来,官兵们在这雪城高原战缺氧、斗风沙、抗严寒,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一心扑在光缆施工上,看不到报纸,收不到家信,也没有什么娱乐,文化生活很枯燥。为了迎接军区文工团,各施工单位做了精心准备:有的因地制宜搭起了舞台,有的挂起了欢迎横幅,一派喜庆气氛。

军区文工团终于来了,带着战友间的深情厚谊来了!他们一路向高处走,一路演出,只要看到路边有施工部队,他们就停车。演员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常常一天演出三四场。这些演员中女同志居多,而且都很年轻。他(她)们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坚持演出,常常是跳一段舞,下来吸了几口氧;唱一支歌,再下来吸几口氧。观看节目的官兵们既高兴又激动,把手掌都拍红了,为演员们不辞劳苦,来生命禁区为他们演出而感动,有的官兵流下了欣喜的热泪。文工团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有舞蹈、歌曲、快板、相声、乐器独奏等,一台台欢快、昂扬、喜庆的演出给施工部队带来了久违的笑声,也带来了军区领导的关怀和爱。

就在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后没几天,施工部队官兵收到三封慰问信,分别是邮电部和总参通信部、成都军区、西藏军区三级领导单位发来的。官兵们读了这三封慰问信,个个心潮激荡,感动的泪水冲出眼眶。这三封情真意切的慰问信,是对施工官兵一个多月来艰苦施工的高度认可和褒奖。现在,我把西藏军区的慰间信一笔一划抄写下来,既是珍贵的文献,历史的见证,也是永远的鞭策,永远的鼓励:

执行光缆施工任务的全体指战员们:

在举国欢腾,万民同庆香港回归和全军进行作风教育纪律整顿,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建军70周年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你们担负起了“兰西拉”光缆工程拉萨至唐古拉山段光缆埋设的重任,这既是你们的光荣,也是全区部队的光荣。

“兰一西一拉”光缆通信干线是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是纵贯我国西北至西南的一条通信大动脉,也是沟通全国最后一个省会级城市拉萨的通信干线。这条光缆工程的建设利国利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建设和通信发展的巨大关怀,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支援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对于促进西藏的繁荣稳定,加速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巩固西南边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你们担负这项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是“戍边卫国建新功”的定践,也是摔打部队、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的极好机会。

你们在投入这次光缆施工时,自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表现出了很高的奉献精神。有的主动推迟了婚期、假期,有的假期未满提前归队,有的将刚刚来队的亲人送离西藏,有的毅然放弃了自学考试的机会。施工中,你们发扬我军不怕栖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的老西藏精神,不畏高山缺氧,不怕艰难险阻,过沼泽、淌冰河,风餐露宿,日夜奋战。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实践“老面藏精神”的壮丽篇章。你们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全区部队官兵学习,你们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高尚精操为全区部队树立了榜样。

光缆施工的全体官兵同志们:你们肩负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你们前一阶段表现出来的精神情操是可敬可佩的,所取得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希望你们真正把这次施工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以饱满的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高速、优质、安全、低耗的优异成绩完成施工任务。以出色完成施工任务,全面加强部队建设的实际行动向建军七十周年献礼,向党的十五大献礼!

西藏军区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日

年8月5日,我们部队在藏北的光缆施工任务圆满完成,胜利凯旋。原计划天的工期,结果只用了30天,提前了整整70天。头顶高原太阳,脚踏高原冰雪。经过30多天艰苦卓绝的战斗,施工官兵们终于在不死一人,不出任何事故下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快速的完成了此次施工任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重大使命。在海拔多米的天路上,开凿出了第一条世界上最高的”信息高速公路“,又一次为西藏人民立了新功,又一次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作为我本人,通过参加此次光缆施工,近距离的看到了一线官兵忘我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对”高原军人“一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经历了一次患病后,感受到了来自部队大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深情,令我铭记终生。通过辛勤采访、写作,施工期间共发表反映施工官兵精神风貌的新闻,文学作品十几篇,分别被《解放军报》、《战旗报》、《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采用,荣立三等功一次。

22年前在藏北高原的光缆施工,是我军旅生涯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一笔丰富的精神矿藏。将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不止步,永远前进!

1
查看完整版本: 镌刻在雪域高原上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