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观察记录
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前额部胀痛,搏动性加重,体温为38.1℃;1天前出现行走不稳、视物模糊,于.2.25收住我科。给予抗病毒、抗感染、防治脑水肿等治疗,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2.26医师在无菌操作下行腰椎穿刺术,嘱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无不适。
2.27脑脊液常规:微红色、轻微浑浊,细胞计数:×10^6/L↑、潘氏试验:+↑;脑脊液生化:糖:1.86mmol/L↓、氯化物:.7mmol/L、蛋白:mg/L↑。
2.28医师行腰椎穿刺术,复查脑脊液常规:无色,轻微浑浊,细胞计数:×10^6/L↑,潘氏试验:3+↑;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糖:2.13mmol/L↓、脑脊液氯化物:.1mmol/L、脑脊液蛋白:mg/L↑。
3.2医院会诊,建议复查腰穿、抗生素升级治疗。
3.6患者仍有复视,伴头晕不适,目前考虑细菌感染,停用更昔洛韦、病毒唑,继续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
3.10复查腰穿,脑脊液常规:无色,清晰、透明,细胞计数:×10^6/L↑、潘氏试验:-;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糖:2.25mmol/L↓、脑脊液蛋白:mg/L↑。
3.11患者外展神经麻痹,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给予局部针刺治疗,随症加减。
3.19患者仍有复视,伴头晕不适,加用激素治疗。
3.21复查腰穿,脑脊液常规:无色,清晰、透明,细胞计数:81×10^6/L↑、潘氏试验:+↑;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mg/L↑、脑脊液糖:4.69mmol/L↑。
3.28患者目前仍有复视,体温正常,继续抗感染治疗,应用激素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针对激素副作用对症处理。
3.30患者自觉复视、头晕症状较前缓解不明显者眼球运动有所好转,无其他不适症状。
4.1患者复查腰穿,脑脊液常规:无色,清晰、透明,细胞计数:26×10^6/L↑,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mg/L↑,其他均正常。
病案总结分析
1.该患者因“发热、头痛10余天”入院,单从患者症状来看,不清楚患者是病毒性脑炎还是细菌性脑炎。
2.为进一步确诊以及确定用药情况,给予腰椎穿刺术,结果示: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因此证明患者为细菌性脑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3.在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正常,头晕、复视未有明显好转,复查腰穿、远程会诊,给予抗生素升级治疗。
经验分享
1.加强心理护理:患者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明确,但由于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致抗炎治疗疗程延长;另外,患者复视,说明炎症已侵犯视神经,但神经损伤恢复缓慢,病人症状恢复慢,住院时间延长,导致患者焦虑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焦虑心理。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脑炎/脑膜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螺旋体等侵犯脑部或脊髓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和颈项强直等。根据引发脑炎病原体的不同,脑炎/脑膜炎主要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两种。
病毒性脑炎(vimsencephalitis)是指病毒感染(主要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或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病毒性脑炎预后不佳,死亡率高,常留有严重后遗症,如乙型脑炎患者的后遗症可达30%;而细菌性脑炎主要由脑膜要双球菌引起。
一、共同点: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共性,比如持续发热、高热、意识障碍、昏迷、头痛、头晕、呕吐、抽搐、惊厥、肢体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二、区别:
1.在临床症状上,有时很难以区别,需要借助辅助检查的结果。比如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细菌性感染,白细胞总数是升高的,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2.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一般检查脑脊液清亮,白细胞数常常在10个以下,糖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的压力正常,细胞比较少,蛋白定量偏低;而细菌性脑炎脑脊液检查结果: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是浑浊的,细胞数通常在以上,而且有蛋白明显升高和糖的下降,这是主要的鉴别手段。
3.病毒性脑炎患者一般对症治疗以及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细菌性脑炎患者通过一般处理如降低颅内压、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癫痫惊厥的发作等;还有应用抗菌药物如抗生素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1]潘晓玲,梁国栋.病毒性脑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J].,20:-.[2]刘晓红,霍晓赛,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J].,10:-.[3]李婷,史丽娜,范学文.视频脑电图对重症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