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除了防高温还要防高湿患者清晨5点跑步也得
TUhjnbcbe - 2024/6/24 16:4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实习生徐妍迪)清晨5点跑步,也会得热射病?随着气温升高,“热射病”成为热词,不少人
  


  清晨五公里长跑


  岂料跑出热射病


  “患者送医时也才上午8点多,气温都还不是特别高。”三名热射病患者的急诊主治医师、厦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叶松福回忆说,7月2日上午三名热射病患者送医时已经出现了精神障碍、意识错乱甚至昏迷的情况,测温后发现三人的中心体温分别达到39.8℃、40.2℃和41℃。


  “中心体温这么高,很容易造成脏器衰竭,非常危险。”叶松福说,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一旦造成脏器衰竭等情况,即便治愈后也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好在当时这三名患者送医及时,叶松福立即对三人进行插管降温,把动静脉中的血液引流出体外进行降温再回流,以此达到降低中心体温的效果。通过这一治疗手段,每小时体温可下降1℃,当天中午三人的体温已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情况稳定后,叶松福了解到,这三名患者均是附近某工厂的员工,当天该工厂组织五公里长跑作为团建活动,为了避免出现天气过热中暑的情况,还特意定在清晨5点多开跑。


  


  注意防范“静”出来的


  经典型热射病


  为何大清早趁着天气凉快跑步,还是避不开热射病呢?“热射病不仅要防高温,还要防高湿。”叶松福说,人们一说热射病自然联想到“夏天”“热”这些词汇,但其实也曾出现过深秋甚至冬天的热射病案例。本质上看,热射病的病因是体内热量聚集在脏器或者肌肉组织、不能及时散发。天气热或运动等因素,会使体温升高;而高湿的环境、汗腺功能障碍、衣服透气不良,则会导致散热能力不足。


  7月初连日降雨刚告一段落,空气湿度大,特别是早晨水汽蒸腾,非常不利于散热;虽然清晨气温还不算高,但长时间跑步,人体产生了不少热量,再加上这三名患者没受过耐受力训练,产热散热功能失衡,这才导致了热射病。


  “发现不适后,应第一时间停止运动,到阴凉处降温补水。”叶松福说,热射病作为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病症,在这之前患者就可能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等症状,也就是浑身肌肉抽搐、精神萎靡等不适,此时就应该提高警惕,第一时间就医。


  记者也了解到,随着我市用人单位对作业中的防暑降温措施越发重视,近年来,我市热射病发病案例中,“动”出来的劳力性热射病较为少见,反而多是“静”出来的经典型热射病。这类热射病常见于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夏季家中如果通风不好,又不开空调,加上老人机体退化散热功能不如年轻时,又不愿及时就医,就很容易拖出经典型热射病。


  


  热射病种类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经典型)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发人群:多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劳作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消防员等。


  症状表现:发病时会有多汗、低血压、甚至由于体内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皮肤上会有青紫的斑块,还会有横纹肌溶解、低钙血症、急性肾衰竭等病症。


  死亡率:50%以上


  2、非劳力性(经典型)热射病


  多发人群: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发生的热射病,主要见于肥胖、体弱的老年人或者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的人群。


  症状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病初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


  死亡率:70%-80%

责任编辑:李奕佳,赖旭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了防高温还要防高湿患者清晨5点跑步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