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离真正感动人的东西太远了
对影成三人,我们今天又来到了付羽的工作室,来跟他一起聊聊最近毛卫东同志刚翻译出版的一本叫《摄影对话录》的书,这本书很好看,虽然这本书没有摄影作品,只有被访谈人的肖像、照片,而这些被访谈人基本上是由二十世纪的一批很重要的摄影家、理论家、策展人来构成的,主要以摄影家为主,围绕像保罗 史传德、曼雷、拉蒂格、温布洛克、纽霍尔、亚当斯围绕着这些人在谈,应该是70年代做的这本书。这本书里边的人基本上都不在世了,都是已经故去的一拨人,大概是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一直到七十年代这段时间内的摄影家,而且这些摄影家都是在摄影史上应该是黑白摄影达到巅峰或者说这个工艺材料成熟之后的艺术家。然后我觉得这本书整个的选择挺有意思,因为选择了很多是跟直接摄影这个传统有关联的策展人也好、理论家也好或者是摄影家,基本上围绕着这条脉络和线索展开的。 付羽:你看非诚勿扰那些嘉宾有多少爱摄影的,业余时间我也喜欢拍照片,一端起来镜头。 蔡萌:太多了。我也老能看见男嘉宾拿着照相机。 付羽:我一看到这个时候就很兴奋,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蔡萌:希望他买你照片吧。 付羽:希望买这本书吧。现在真是离摄影很远了,真正感动人的东西太远了,专业都搞一点公众的东西,主题性的东西,业余的又都停留在机器的屏幕上。 蔡萌:我们最近在做双年展,过程中发现跟头几年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些摄影家或者艺术家不太关注社会的大的问题,好像有一点说更多关注个人的、个人化的,好像是有点儿这种,但是离作用的这个提到的,所谓史传德定义的这种形式的需求,纽霍尔定义的所谓的形式。这个形式可能还离这个有点儿远。 付羽:很多时候咱们说到那些爱好者不是说不对,自娱自乐另说,就是比较苛求的角度讲也看到很多照片摄影,提到这俩字的时候最起码你的东西得是这码事,像那天说照片看着都跟抿裆棉裤似的,实在是你首先你得让观看的人大概看得进去,另外再说无所谓,这是一个特别基础的要求,不是咱们说的那个,这是从尤金 史密斯的角度说的,是比较那样一个形式,尤金 史密斯是关心人类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情怀的人,但是他对摄影形式的矫情是有目共睹的,他放照片时候的苛求,对自己的苛求,拍照片时候对画面形式的苛求和构成*组照片时候照片之间关系的苛求都是挺过分的,咱是从这个角度讲,不是从咱们对形式的角度讲,从咱们对形式那个角度讲,甚至尤金 史密斯都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从尤金 史密斯那个角度出发,大家也得,更别说像刘易斯 海因或者是布里斯对形式本身还有极强、极大的对形式有极大的贡献,其实都是等于他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是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弱下去,而他对摄影家,对摄影形式的贡献越来越有光芒。看海因的原作那种光辉,真觉得被照耀,会特别多地学习到那些东西,更多的时候你也会注意到这种光辉来自于当时使用的那些材料,那种镜头结构什么的,但是不说这些,光是那些照片本身对人的照耀,实际上咱是对他的背景不了解,所说的童工是很牵强地了解,远不如咱们了解困难时期、了解文化大革命那种切身的了解,咱对他那些东西的了解是努力去了解,咱们是外边的人,但是他的照片本身对咱们的照耀特别像咱们看到像雕塑、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那种激动,可是咱们能讲出大卫的故事的人有几个。 蔡萌:海因来过中国,原作76年就到过中国,在北京动物园边上的文化宫,劳动人民文化宫,弄成苏联塔,上边带个五,后来在广州越秀公园展了一次,巡展,叫 美国海因摄影作品展 ,我在上搜到这个信息了。 付羽:76年主要是给咱们看美国也有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