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70多岁的陆阿姨,虽然是一位空巢老人,但是身体健康的她,把小日子过得是井井有条。
前几天凌晨,还在睡梦中的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她坐起来之后,耳边便传来了尖锐嘶哑的声音:“赶快起来寄快递,有急用!”
陆阿姨一骨碌地下了地,真的开始分装打包准备寄快递。
也就一瞬间,她突然反应过来,“我是不是在梦游啊。”四下看看,没有其他人,查了下电话的来电记录也是空的。
大半夜的,她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想起刚才好像灵*出窍一样,这下怎么也睡不着了,心惊胆战地坐在床沿上熬到了天亮。
天一亮,她立马赶到了医院。
“医生,我这是不是长期一个人呆太久,要变成精神病了?”陆阿姨有些慌张。
内分泌科金剑虹主任医师在经过一番询问之后了解到,陆阿姨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虽然一直使用预混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但时不时有低血糖的症状发生。这两年随着年纪增大,还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新增了心慌、手抖、出大汗等症状。金医生排除了精神疾病的可能,导致陆阿姨“午夜凶铃”诡异行为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是低血糖!
“对于低血糖,大家都有刻板印象,觉得就是那种走路站不稳,晕晕乎乎,吃颗糖,就能缓过神的那种。其实低血糖的表现不止这些。”
有些病人,原本性格温顺,会突然性情大变,甚至带有强烈的攻击行为,这很可能是因为低血糖造成的。
血糖为什么会和精神疾病的症状发生联系呢?
金医生解释,血糖是脑的主要能量来源,而我们的的大脑不仅是“耗糖大户”,更是对体内糖含量的变化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所以人体如果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状态就很容易引发脑细胞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脑损伤甚至是瘫痪。
低血糖引发的精神病症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自主神经兴奋过度和脑功能障碍。而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可能会诱发中枢神经缺糖症状,出现精神异常,脾气暴躁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癫痫的症状,浑身抽搐,思维混乱等情况。
由于老年人本身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所以一旦有低血糖情况就很容易变成其它脑血管病的“导火索”,尤其以大脑皮层受抑制为主要症状,早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疼易激动、思维迟钝、行为怪异、躁动等症状,受损晚期可发生永久性昏迷,当低血糖症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可伴脑水肿、弥漫性出血或节段性脱髓鞘。
对于家中的老年低血糖和糖尿病患者,专家提醒大家: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该多补充一些健脑食物,如瘦肉,海鲜,鸡蛋和核桃坚果等常见食材。
图片来源于CFP
建议患者定期门诊复诊,家人监督患者正确用药,合理膳食,按时复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利于疾病的做法和习惯,出现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患者需要与家人建立密切的信息和沟通渠道,相关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及处理,一般来讲,老年人在家人面前就会比较放松和真实,儿女们平时勤打电话,常回家看看,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的身体变化和病情,有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第一时间处理。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