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和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病率占全部妊娠人群的5%~10%。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高红表示,这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中位居第二。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专家提醒,高龄、肥胖、多胎妊娠等,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
妊高症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复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分为4类,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怀孕20周以后,首次出现高血压即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高血压一般产后三个月血压能够恢复正常,也有部分人群需要1年或者更久血压才能恢复正常;子痫前期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孕妇出现靶器官功能的损害,如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肺部水肿、甚至脑水肿、脑梗塞等疾病状态,子痫则是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之上出现抽搐,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的状态;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是指妊娠前就存在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是患者在慢性高血压基础上,妊娠期间出现了蛋白尿或者是原有的蛋白尿加重、肝肾和心肺等功能损害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有推测可能是胎盘、孕妇、胎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红表示,高龄产妇、肥胖、合并内科疾病、有子痫前期病史、有子痫前期家族史、多胎妊娠、初次妊娠或妊娠间隔超过10年等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复杂,每个人的首发症状也不完全一样。高红介绍,较常见的是血压升高;部分孕妇以头痛、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个别人群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孕妇短时间内体重快速增长;病情会迅速发展,2~3天内病情会迅速恶化;非营养因素的胎儿生长受限等。
增加下一代高血压和代谢性疾病风险
高红指出,妊高症的孕妇比正常的孕妇发生脑血管意外、肺水肿、肝肾以及心功能障碍不良事件的风险高5~6倍,剖宫产风险是正常孕妇的1.8倍;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有“共同的土壤”,如高龄、肥胖、脂代谢的紊乱等,它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也是相关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会增加胎儿的死亡风险,围产儿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到4倍;早产的发生率也会显著增高。高红指出,早产儿中有近一半都是妊高症造成的。另外,妊高症还会使后代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下一代出现高血压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要多学科共同管理,患者不仅需要定期产检,还需要定期到内科进行血压管理。”高红表示,妊娠期间,患者要注意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范测量血压,一般要求每天检测2~3次,如果发现血压与平时血压状况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规范的产检和内科随诊也非常重要,“产检可以了解胎儿的发育是否正常,内科会对产妇的血压状况进行评判。”
这部分孕妇还要进行子痫前期风险的评测,并采用相应的预防子痫前期的措施,如给予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或补充钙剂等。“如果血压持续居高不下或者伴有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因素时,如血小板严重下降、肝功能严重受损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就必须要结束妊娠。”高红提醒。
建议备孕期间改变高危因素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在分娩后的72小时内是血压波动的高峰期。产褥期高血压是产后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妊高症孕妇的中风或子痫大概有一半是发生在产后的一周内,因妊高症死亡的孕产妇中大概60%是发生在产后一年内,妊高症的产妇在产后仍要进行严密的血压监测。
“虽然前面提到,妊娠高血压在产后三个月或一年内可能慢慢恢复到正常,仍有25%的妊娠高血压产妇在产后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需要维持降压治疗;而孕前就患有慢性高血压的患者也往往需要终身服药。”高红提醒,患有妊娠高血压在产后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血压掉以轻心。怀孕是对身体健康的一次压力测定,如果身体各项脏器功能状况很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风险就会较低,而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患有子痫前期和子痫的产妇,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
高红表示,在备孕期间改变一些高危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妊高症的风险。如肥胖人群控制好体重;患有慢性疾病者将疾病控制在平稳状态,如高血压人群孕前控制好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患有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可在孕前前往相关科室检查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或颌面部结构异常等;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磷脂综合征等)、甲亢、哮喘等疾病,将疾病控制好,保持孕期病情稳定;妊娠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0年;戒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规律产检等,这些都能够降低疾病风险。
新京报记者刘旭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