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通过食疗的方式根治疾病,最重要的是要平稳血糖,所以要保住肾上腺和胰脏,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震荡血糖测量血糖,查出自己每餐可以吃多少淀粉和糖,用最科学的方法去找到怎样的饮食组合才是适合自己的。
一、为什么低血糖和高血糖一样危险?
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并不是“高血糖的人吃太多糖,而低血糖的人吃太少糖”。其实,高血糖和低血糖,都是吃太多糖造成的。所以,低血糖的人血糖一低就吃糖来提高血糖,反而导致血糖提起后又重重掉下,害得血糖越来越低。
著名血糖专科医师伯恩斯坦认为:血糖上升多快,就会下降多快;它上升多高,就会掉多低。当我们血糖低时,会以下症状:手抖、焦虑、生气、冒冷汗、不耐烦、意识混乱、心跳加速、心悸、头晕、饥饿、视力受影响、嘴唇和舌头出现麻刺感、疲倦、固执、沮丧、动作不协调、做噩梦、睡觉时哭泣、失去意识。
这些原因可导致低血糖
1.未规律进食,用药后未按时进餐或进食量减少。
2.活动量增大,未适当加餐,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3.初发糖尿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出现“蜜月期”,胰岛素未及时减量。
4.Ⅰ型糖尿病或多年的Ⅱ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常常因为生活方式的轻微变化就出现血糖波动。
其他常见的引发低血糖的原因还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注射时间错误、滥用口服降糖药等
二、如何应对低血糖糖尿病?
初步应对,摄入15-20g葡萄糖或简单碳水化合物,如
1、葡萄糖泡腾片(根据说明书使用);
2、2大匙葡萄干
3、1大匙蜂蜜/食用糖
4、半杯果汁/含糖汽水
5、硬糖(根据成分表食用)
6、g脱脂/低脂牛奶
三、破除关于低血糖的5个误区
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也不一样
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危害更大。因此,为安全起见,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是低血糖。
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凶险
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饥饿感≠低血糖
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解除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未必都有效
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因为这这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四、预防低血糖,从日常习惯入手
1、按时按量用餐
2、谨慎检测血糖
3、运动量增多时,改变饮食及用药
4、戒酒/限制饮酒
5、随身携带糖果/葡萄糖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