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角落
在千年的中医理论中,有一种被称为“发物”的东西,意为这些食物对特定人群大量食用后,容易加重病症甚至失去生命。老中医们会时常叮嘱病人忌口什么什么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拖延病愈的时间,尤其是手术后的病人,那忌口的食物就更多了。
传说,朱元璋在登基后没几年为了巩固江山社稷和子孙后代的王位传承着想,大肆屠杀功臣名将。开国功臣又是发小的徐达被患有背疮,忌食“发物”鹅肉,朱元璋故意“恩赐鹅肉给徐达,徐达不得不食用后,背疮发作而亡。这就是典型的“发物”致命的例子。鹅肉有*吗?对正常人来说,除非是病鹅入口,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那鹅肉吃下去会让一代功臣名将死于非命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发物”其实是中医概念,从字面上讲,发字包括发作、诱发、激发、复发,单单从概念上讲,缺乏系统完整的理论阐释。一般发物被包括为辛热物、海鲜、腥发物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具有刺激性或是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辛热物当然就是指以辣椒等调味食物为代表了,也就医生们常说的忌食辛辣,而腥发物其实就是指肉、奶、蛋类蛋白质高的食物,这些是容易引起过敏的。对于特定体质的人群,比如有过敏体质的人,肉、奶、蛋、海鲜都是包括在过敏源的食物内的。
在古代,根本不会有过敏体质这种说法。之所以产生对发物这样的认识和称呼,并不是这些食物真的有问题,也不是这些食物遇到特定的人就会产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实际上这是早年民间对一些个别的现象,错误地总结成了生活经验,并流传下来导致的错误认识。
首先,早年间人们的营养认识匮乏,对一些现在很清楚的饮食营养常识不了解。比如食物过敏。很多海鲜被归结为发物的最大祸根,主要原因就是过敏。海鲜的鲜,来自于其中各种各样的呈味物质,而这些呈味物质非常复杂,有些人吃了就会过敏,比如皮肤瘙痒、风疹团等,少部分人还可能拉肚子甚至过敏性休克等情况。但实际上过敏是一种和个人体质关系极大的病理生理反应。对于大多数海鲜不过敏的人来说,只要鱼虾新鲜卫生,高温烹煮之后,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而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新鲜食物的运输和保存更是与现代无法比较,海鲜类的食物从海上捕捞后,而通过运输、贩卖再到平常百姓家中时,已经相隔十几日甚至更长的时间,加上当时的食物保鲜和烹调水平有限,再新鲜的海鲜也已经是臭鱼烂虾了,而这些近乎变质的海洋物进入正常人的肚中,都有食物中*或是得病的可能性,更不用说是过敏体质和体质虚弱的人群了。
至于“发物”影响术后伤口愈合或是恢复的观点,则是早年民间对伤口愈合原理认识不足。真正能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年龄、高血糖、感染、局部血液循环差、吸烟、还有心理因素等。其实河鲜类的鱼虾、鹅、鸡肉等“发物”其实都是高蛋白食物,只要患者平时不过敏,熬成汤吃一些反而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当然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过敏源不同,对于有长期过敏体质或是肝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在术后,还是听医生嘱咐食用规定范围内的食物。
几乎每一位医生都会叮嘱在术后忌食辛辣食物或是调味品是怎么回事?辛辣刺激食物进入人体内,身体反应容易出现燥热,出汗等反应,也是正常反应。而汗液里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如手术切口附近的汗腺大量分泌汗液,切口附近潮湿,就会利于细菌的繁殖,可能导致手术切口的感染,潮湿的环境也不利于创面的愈合。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后,还容易刺激肠胃,使得肠道受辛辣食物残渣影响而引起腹痛等症状。而且这种刺激通过末梢神经传到大脑,人就会自动做出反应,比如打喷嚏,过度动作表情等,会导致术后伤口形态变化,伤口开裂等,甚至还会使得手术后局部术区水肿、充血等,这样也会影响伤口的恢复。
所以,对于“发物”的说法,也不用过于紧张和忌惮。在自身没有太多过敏体质影响和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在病愈后,都可以适当的补充肉、蛋、鱼类高蛋白食物以恢复体力,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反而是补充创伤修复需要的重要原料。而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那就必须听从医生的医嘱,严格遵守“发物”原则,少食忌口才会使得病痛早日远离。
参考来源:科普中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