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年8月9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7月13日14时30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重庆博物馆被热化了”“电风扇都热成了电吹风”“男子患热射病多脏器受损像煮过一样”……连日来,各类关于高温的话题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据报道,过去一周浙江持续高温,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
原来,“热死人”并不是随便说说的。那什么是热射病?
“简单理解,中暑到达最危险、最严重的程度就是热射病了。正常人体体温波动范围很窄,构成人体的细胞只有在37℃左右才能存活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高温持续在42℃以上不退时,就会出现机体蛋白变性、功能失活等情况,甚至会出现细胞坏死,严重者会出现一些脏器的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向阳告诉记者,热射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可达40%至50%,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
理解热射病,离不开“中暑”这个关键词。
据《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大于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哪些人群易得热射病?“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主要致病因素。”张向阳介绍,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一次热浪对人体机能的不良影响,可能会持续1周左右。“还有一种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劳作的人更容易中招,机体活动产热加之散热障碍,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
“热射病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张向阳指出,中暑会由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发展至重度中暑,即我们所说的热射病,此时患者除了中暑的症状,还伴有热痉挛、热衰竭、昏迷或休克。
“先兆中暑,主要表现是头痛、头晕、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时候要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到阴凉通风处静卧,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话,要到空调房中休息,并尽可能去掉衣物以助散热,及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可以有效缓解。”张向阳解释,先兆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进展到轻症中暑,出现体温明显增高——往往高于38℃,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者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此时,若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仍能很快缓解病情,但如果未引起重视,发展到重度中暑,病情就会急转直下并预后不良。
会有哪些严重危害?“首当其冲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是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也可能出现抽搐,CT检查可见脑水肿。”张向阳说,同时也会引发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如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等。
张向阳提醒,一定要提高对先兆中暑症状的警惕性,及时识别、避免病情加重和发展。其次,要注意老人和儿童等相对体弱的特殊群体,夏季可能衣着严实,甚至因为怕感冒而不愿意吹空调,从而导致中暑,这类人群发病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觉察。甚至还有夏季产妇坐月子不开空调还捂得严实,导致家庭悲剧的报道。
“热射病,重在预防!”针对劳力型热射病,张向阳建议,在必须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最好有逐渐适应的过程,避免从凉爽的区域(如空调房)直接到高温室外区域活动。“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盐分,或者是含电解质的运动型饮料。”一旦怀疑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中暑,一定要离开高温高湿环境,比如进入空调屋,用温冷水擦身降温,若出现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张向阳提示,中暑出现的体温升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发烧”,因此也不可使用通常意义的“退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