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北京双胞胎姐妹在青岛双双溺水身亡的新闻刷屏了,两条鲜活的小生命在同一天这么没了,着实令人心痛。
孩子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发之前,两个孩子在玩,她坐在离孩子几米远的地方看手机,“看一会儿手机,看一眼孩子”,后来还看见她们和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所以有点松懈,等她发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看孩子,发现孩子不见了……
而这样的溺水事故并不鲜见,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5月以来,各省已出现多起儿童溺亡事故,死亡人数超过90人。
根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溺水死亡人数约为5.7万人,其中56.04%是儿童。
中国10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原因将近80%是溺水,而其中超过一半的溺水地点,距离家长不超过23米。
17年1月3日,在咸阳某温泉世界里,一名四岁男孩溺亡。监控发现,孩子从30厘米的浅水区进入了1.2米的深水区,出现溺水情况后挣扎了三分钟。当时,母亲就在三四米远的地方背对着孩子玩手机。
看完这些新闻,很多人会把问题的矛头指向“家长玩手机”,但想要避免悲剧一再重演,仅仅要求家长“放下手机”是不够的!
防止宝宝溺水,必须要知道的事
1、选择恰当的游泳场所
炎热的夏季,几乎所有游池和海滨浴场都人满为患,一些游泳爱好者就动起了“歪心思”,查各种攻略寻求人少、水质好的游泳场所,也就是“野浴场”。而此次事件中两姐妹溺亡的海滩正是一处野浴场。
这种野浴场没有防鲨网、瞭望塔,没有潮汐和大浪天气提醒,更没有正规浴场的必须配备的和救生员和医护保障人员,水下却有无数暗礁隐壑和旋涡,一旦发生危险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2、选择恰当的安全措施
①“游泳圈”不安全
很多家长误以为游泳圈=救生圈,殊不知它们虽然都是圈,但前者是玩具,后者才有救人的作用。
与救生圈相比,充气游泳圈表面湿滑不容易抓握,容易漏气,抗压能力差、易爆裂。
年7月,江苏的李先生带孩子去游泳馆时遭遇惊*一幕,套在3岁宝宝身上新买的游泳圈竟然漏气,导致孩子在水中不断起伏,孩子的头数次被泳圈压得没入水面。所幸李先生救助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充气的圆形泳圈和坐着的泳圈都很轻,使用不当很容易发生侧翻。
②救生衣穿错变“窒息衣”
对于儿童和完全不识水性的成人,无论是游泳、乘船游览或漂流,救生衣是最妥当的防护方式,能保证人的头部始终露于水面,但前提是要选对款式、正确穿着。
比如下面这种最常见的款式,人入水后下沉,而救生衣上浮,很容易卡在颈部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从身上滑脱,因此安全系数比较低。
正确选择、穿着救生衣,关键在于依照要求系紧救生衣的各个扣子,尤其是系上裆部的这两根安全绳。否则当人落入水中时,救生衣的浮力就无法使人的头部浮出水面,甚至会滑脱导致溺水者死亡。
还要提醒家长的是,无论商品宣传如何天花乱坠,泳衣、泳镜、泳帽、泳圈、浮板……所有的这些设备起到的都只是辅助作用,不能代替家长在旁的密切观察和陪同。只有家长目不转睛的保护,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宝宝游泳时的安全。
3、学会辨别溺水的表现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里,孩子溺水后肯定会大声呼喊,因为电视剧或电影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吗?
但实际上儿童在发生溺水时,往往无法呼喊、挣扎,而只是在水里沉沉浮浮,看起来就像在“玩水”。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溺水的经历:
在游泳池或海边,这种溺水情况发生的几率更高。因为很多孩子在下水之前可能已经玩了半天,体力消耗了很多,此时如果贸然进入水中,就很容易出问题。
现实中很多孩子在泳池中溺水,表现出的正是这种不易察觉的缓慢溺水,而并不是很剧烈的挣扎。
因此,请各位要牢牢记住上面的10大溺水表现,无论是孩子或成人,如果你觉得他不对劲就问一句“你还好吗?”,如果没有回答,宁可判断错误也要立刻救起他,很可能就挽救了一条生命。
4、在家里也不能放松警惕
几乎所有的溺水意外,都与监护人的“一时疏忽”有关,不仅在泳池、海边有溺水风险,家里也并非绝对安全。
18年7月,深圳一名11个月男婴在洗手间的水桶内溺亡。事发时男婴独自在地板上玩耍,妈妈到厨房炒菜,约10分钟后妈妈发现孩子倒栽在洗手间的水桶里,一动不动,抱出來看到孩子面色青紫已经没有气息。
避免家庭式溺水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每位家长都要做到:
①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尤其婴儿,一分钟哪怕几十秒都不行,因为危险常在瞬间发生。
②不让孩子独自在浴缸、水盆里洗澡或玩水。
③不要让孩子独自进入厨房、厕所,盖好马桶盖。
④尽量不要在盆、桶、浴缸等较深容器里存水。尤其是水桶这种窄而深的容器,最好倒扣摆放,因为即使里面只有少量的的水,婴儿头朝下倒栽进去也会无力挣扎出来而发生窒息。如果必须储存水,要把储水容器放在孩子无法到达的地方,并关好房门。
溺水后救援的*金8分钟
在孩子发生溺水后,往往只能挣扎20-60秒就会体力耗尽,2分钟内就会失去意识,开始下沉。而窒息缺氧后3分钟的时候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就会“脑死亡”。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金8分钟”。
这宝贵8分钟是挽救孩子生命的关键,一旦错过救援时间,就将遗憾终生。
所以请大家谨记一点,溺水的人被救上岸之后,不要控水、掐人中、拍后背!这些行为只会浪费时间而没有任何用处!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拨打,同时根据孩子当时的具体状况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意识清醒,只是咳嗽或呼吸困难:给予溺水者安慰,鼓励咳嗽,等待救援。
2、意识不清,仍有脉搏和呼吸:将溺水者衣领解开,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等异物,使其保持侧躺,有利于开放气道,让异物和水流出,观察其状态并等待救援。
3、拍打、喊叫无法唤醒,没有呼吸、脉搏: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抬起下巴,让气道打开,开始心肺复苏。
如何正确心肺复苏?
1.摆好体位:迅速将溺水者摆放在地面或硬板上,成仰卧位,保证身体平直、无扭曲,有外伤者翻身时整体转动并保护颈部;
2.打开气道:一手压病人的前额,另一手托起病人的下巴,二手同时用力使头后仰,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
3.呼吸支持: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两侧,另一手托起病人下巴,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出气。依此反复进行,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吹气两次后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胸外心脏按压:
找准按压位置:婴幼儿(1岁以下患儿)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用两个大拇指按压。
儿童(1-8岁)在胸骨平乳或水平,单手或双手按压。青少年(8岁以上)按压位置在乳头连线水平,双手按压。
正确的双手按压姿势:两掌交叠,掌根用按压姿势:双肩正对病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
用力方式: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3.5-4.5厘米,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按压频率至少次/分(新生儿次/分),并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以保障心脏充分充盈。
胸外心脏按压次数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连续进行两次人工呼吸。要求连续两次较快的人工呼吸,每次不超过3秒钟。这样反复操作,直至溺水者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人员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