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的电影标签功夫
TUhjnbcbe - 2023/5/16 20:48:00

随着近期爆火的功夫电影《叶问4》的上映,这部从年开始由叶伟信导演和甄子丹打造的“叶问宇宙”,终于在年宣告了终结。有人评论说《叶问》系列是千禧年最好的功夫电影,甚至更有人说《叶问》之后,再无传统的功夫电影。

功夫,最早是伴随着武侠孕育而生的。年,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根据小说《江湖奇侠传》其中的一个片段改编而成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播出,这部内容超前,充满神魔*怪的“奇幻电影”也正是武侠电影的鼻祖之作。

《火烧红莲寺》中为展现飞檐走壁的视觉体现,也是开创了使用“吊钢丝”的先河,这种方式直到现在依然被运用在各种电影之中。《火烧红莲寺》第一部的大获成功让上海明星公司在未来接连推出了19部续集,成功的让武侠电影迈动了商业化的步伐。尽管内地因为其内容性查封了《火烧红莲寺》系列,导致该作的后几部续集只得在香港公映,正是如此,香港导演的武侠之路才正式开始步入*金时代。

年,由胡金铨,洪金宝制作的《大醉侠》公映,也是“新派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区别于传统的武侠电影,胡金铨导演在故事节奏,人物张力上都做足了功夫。一招一式伴随着紧张有节奏的音乐,空旷仿西部式的景框视图,突出展现了武侠世界的深邃,庞大。

而随着武侠电影的不断革新,由武侠电影衍生出的新类型电影,不再有着武林中的刀光剑影和恩怨情仇,转而集中到社会纷争,更为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上。40,50年代,由关德兴饰演的《*飞鸿》登场,更加注重实战技巧,以击倒和击败为目的“功夫概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关德兴版的《*飞鸿》不仅成功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功夫摆上了荧幕,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功夫”电影的认知。而直到70年代,这种认知才被一个年轻人带向了最高潮。

他就是功夫之神——李小龙!!

年《唐山大兄》,从拍摄到完成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上映便以破万港币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票房纪录。年《精武门》,在全亚洲引起巨大的“功夫”轰动,成功打破亚洲票房纪录。紧接着,李小龙自导自演了《死亡的游戏》和《猛龙过江》,其中《猛龙过江》中李小龙与罗礼士的对决更是被外媒排在世界武术经典对决之首。年《龙争虎斗》,“功夫”潮流席卷亚洲乃至好莱坞,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有一种电影叫做“功夫电影”。

李小龙的大红大紫让功夫电影进入了*金时代,好莱坞也邀请李小龙共同参与电影的拍摄,就在李小龙如日中天之时,却在年7月,却因“脑水肿”(目前仍是未解之谜,脑水肿一说更为普及)突然逝世,这对功夫电影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小龙的演艺生涯虽然短暂,但却为中国功夫电影带来了更加实质性的改变。功夫代表着我们的民族气节,是我们对抗外敌,保卫国家尊严的力量。功夫电影也有了更加丰富的主题和受众人群。

在李小龙去世之后,“李小龙继承人”的称号也落到了两位小将的身上——24的*和18岁的李连杰。*凭借年的《蛇形刁手》《醉拳》,成功将喜剧的风格融入功夫电影之中,这也是*独一无二的电影风格,“跑酷发明人”,“功夫界的卓别林”也都表明外界对*“功夫喜剧”的认可。相比之下,李连杰则可谓是“出道即巅峰”。在国家*府号召下拍摄的功夫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便轰动全国。《少林寺》中全员拥有的武功底子,使得《少林寺》中的武打情节上升到了另一高度。流畅的动作设计,丰满的人物塑造,以及那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都让人们记忆犹新。就功夫表现力来讲,现在的功夫电影很少能达到这一高度,影片中的人物对白十分稀少,甚至是武打场面比对话场景还要多,简而言之就是一场真实武术的殿堂。

《少林寺》凭借1毛到3毛不等的票价,成功在全国收获了1.6亿元的票房,无论放到什么年代来判断,这都是不可思议的数据体现。举国上下也展开了“少林热”的活动。李连杰又相继拍摄《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少林题材的电影。引得青少年们相继“出家”,学习少林真功夫。全国各路导演竞相拍摄“少林”题材的电影,将少林功夫在国内大面积的传递开来。

两位“李小龙”继承人的表现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90年代,在香港武侠电影中作为龙头一般存在的徐克导演,与李连杰共同拍摄《*飞鸿》系列。也是90年代最出名的功夫电影,每当“男儿当自强”的BGM响起,人们总能联想到李连杰宗师一样的身影。《*飞鸿》系列的格局庞大,在评价最高的《*飞鸿二男儿当自强》中,徐克塑造的世界是洋人屡屡侵犯之后的中国。外来敌寇,昏庸*府,民间邪教,*飞鸿在这三者之间的碰撞,民族情感的交汇和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和*治冲突,徐克将功夫的探讨上升到了另一新的高度。在《*飞鸿壮志凌云》之中,最让人心酸的角色莫过于习得金钟罩,铁布衫的严振东师傅。一生习武却穷困潦倒,最终沦为草寇,在最后对决中败给*飞鸿后,被洋人乱枪射中,临死前留下了一句是我认为《*飞鸿》系列中最为残酷的一席话,“就算我们的武功再高强,也还是敌不过敌人的洋枪。”

徐克在《*飞鸿》中所想要的表达的,是在外来文化碰撞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冲击。将功夫融入到如此复杂的社会之中,目的是为了表明,功夫的对决不只是用与正邪对决,也是文化,*治的对决,也是旧社会与新时代的对决。在《*飞鸿男儿当自强》结尾,孙文先生拿起已故的爱国人士陆皓东留下的辛亥革命制作的第一面旗子,说出了浩浩荡荡的“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一句,此刻电影彰显的主题,是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功夫在这样的主题下,反而成了最完美的附和。单凭功夫无法救国救民,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恰恰是那些看似弱小的革命者,正是他们的不懈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

随着90年代的结束,*和李连杰相继进入好莱坞打拼,从功夫片转型为动作片,而功夫则更像是他们区分于西方格斗的标志。大陆功夫片的发展似乎没有了太大的进展,优秀的功夫明星还未成长起来,作为担任影片的核心,没有太多的导演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传统的功夫电影已经逐渐稀少,虽有张艺谋的《英雄》,李安的《卧虎藏龙》等优秀影片,但功夫有着更加明显的向都市风格打斗转型的趋势,也就是都市派武打风格。由叶伟信导演,甄子丹,*,洪金宝等功夫明星主演的《杀破狼》尤为突出,电影融入了大量现代派的武打风格,与其说是功夫武打,不如说更像是综合格斗的比拼。其中甄子丹与*的“巷战”,有着明显区别于90年代之前的武打风格。警棍与短刀的比拼,比起拳头的碰撞更加具有真实与刺激感。

虽然不能表明90年代后的功夫片比90年代之前的差,但是却明显少了之前的韵味。科技逐渐发展,电脑特效也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的电影之中。加入了特效的功夫电影固然有着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英雄》中李连杰与甄子丹的对手戏,更像是《黑客帝国》中运用的子弹时间,定格旋转等手法,通过视觉效果来展现功夫的魅力。星爷的《功夫》就很好地诠释了功夫对于特效的运用,一脚踢上天,一掌劈开的,观影效果爆棚。而《卧虎藏龙》,则更像是偏西方风格的武侠电影,电影的情感表达十分细腻,但在动作方面,并不像以往的武侠电影那般酣畅淋漓。动作电影的火爆占据了市面主流,肌肉,力量格斗也更为明显,甄子丹的《导火线》中则更是运用了大量综合格斗中出现的锁技。大众的目光已经聚集在了那些现代动作类型片之中。

直到年,由叶伟信导演,甄子丹主演的《叶问》上映,才真正将观众的视野重新拉回到传统功夫电影之中。但到了年,《叶问4》的公映宣告了长大了十一年“叶问宇宙”完结。甄子丹也宣布不再拍摄功夫电影,而是投身到幕后和动作电影之中。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听闻之后,心酸的说“不拍怎么能行?不拍太可惜了。”

是啊,太可惜了。

功夫电影稀少,主要因为其拍摄的难度之高。仅仅是功夫明星,就即将成为稀缺物品。作为功夫明星,不光武术动作要过关,还要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价值,能不能担任起一部功夫电影的主演,更是最大的难点。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功夫电影很少有新角色的出演,大部分都是老牌的功夫明星。千禧年代除了*,甄子丹,张晋,赵文卓之外,樊少皇,释行宇,王宝强,吴樾等,都无法担当起功夫片主演的重任,这也就造成了功夫电影的局限性。在动作方面,不光时刻要考虑观众的审美,还要考虑演员的身体,拍摄功夫电影受伤是常有的事情,几乎每一位武打明星都饱受伤病的困扰。

在《叶问4》中饰演李小龙的陈国坤,虽然有不少人希望由他继续来主演李小龙系列的电影。但事实上,45岁的陈国坤在武术运动员界已是高龄了。尽管在《叶问4》出色的表演让他在荧幕上看起来仍是全盛时期,但无法掩盖的,陈国坤的脸庞再也不如他在《少林足球》,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所表现的那般傲气,自信。年龄更是功夫巨星所要面临的难题。

不光功夫电影动作的设计要跟上时代步伐,电影的主题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叶问》系列四部从日本*官打到海*陆战队,几乎每一部中都有与外国人的对手戏,用于对抗好莱坞的英雄主,但是强行顺入时代,反而会适得其反。

虽然现在打着功夫电影旗号的影片仍然层出不穷,无论是好莱坞的《功夫之王》,还是马云的情怀短片《功守道》,又或者是以文艺剧情主打的《师父》《一代宗师》。这些影片都在试图将功夫电影带回电影市场之中。然而除这些以外,大批的功夫电影在没有好的功夫明星的加盟中,只能依靠大量的剪辑,缭乱的拼凑出功夫比拼的刺激感,始终无法带领观众的观影走向。功夫电影的势头正在衰减。在当今电影更偏娱乐的形态中,愿意接触和认识功夫电影的人会越来越少。

现在不是属于功夫电影的市场。市场决定着人们的观看标签,而非电影本身。

但仍有不少人对今后的功夫电影怀抱希望。正如《我不是药神》中那一句简短而有力的话,“我希望今后会越来越好的。”我也希望中国电影的标签——功夫电影能够一直好下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电影标签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