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脑出血危害科普健康知识市医院神经外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得 http://m.39.net/pf/a_4793729.html

本报讯脑出血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12月28日,医院(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杜春富做客“北纬访谈”,科普脑出血相关知识。

杜春富介绍,脑出血是指自发性的(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或者表面聚集的一类疾病,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占脑卒中约18.8%—47.6%。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镰状细胞病等血液病,以及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的疾病等。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杜春富对脑出血的危害进行了归纳总结。他认为脑出血后果严重,死亡率高,我市可达到10—20%;致残率高,达到70%;人力、财力投入高;发病率高,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复发率高,出血原因不同发病率差异很大等特点。

脑出血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前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血压常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颈部僵硬和痫性发作等,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杜春富提醒大家,要管控好情绪。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易引起多种疾病;有基础疾病者如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因基础疾病影响,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增加引起脑出血的风险。其中,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其常损害小的穿支动脉或皮层下小动脉。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有既往中风病史的人群,此类人群更易引起脑部出血;情绪波动大喜大悲易引起血压不稳定,诱发脑出血;寒冷季节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脑出血发病率较高;生活习惯睡眠不好、疲劳过度、抽烟、喝酒,易使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概率;喜欢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的人群。

“管住嘴、迈开腿,吃好睡早、心情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杜春富说。

记者周代庆

人物简介

杜春富,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

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四川省卫健委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三届四川省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四川省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现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雅安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业务主任,雅安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雅安市*协委员,年在雅安市“中国梦·劳动美”活动中获得“最美劳动者”提名奖。

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十四年,医院神经外科前、中颅窝肿瘤治疗组组长,擅长各种颅脑外伤手术、脑出血微创手术、动脉瘤夹闭术、脑包囊虫病手术、三叉神经减压术、癫痫手术、神经内镜手术、颅内幕上、幕下、椎管内各种肿瘤手术,尤其是鞍区高难度手术,如: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蝶骨嵴脑膜瘤等,高度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手术的显微微创技术。

在国内率先开创“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取得突出效果,为此发表文章四篇,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神经外科领域独家采取新手术方法治疗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获得突破性进展,达国内领先水平。脑出血采取直切口锁孔手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至今已主刀完成开颅手术余例。

脑出血相关知识

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先兆表现:经常发生流鼻血的现象;突发性头痛,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突然出现语言障碍或口齿不清;意识障碍、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出现头晕症状,感觉周围环境不断旋转,站立不稳或晕倒在地上;双眼出现复视,颈部变得僵硬;走路不稳,身体一侧肢体麻木、虚弱、不能灵活移动,手持物体脱落,嘴巴歪,流口水。具体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脑出血症状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是指非外伤性因素所致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

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

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淀粉样变性和肿瘤等所致。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顶叶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Broca失语、摸索等;颞叶出血可见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出现对侧偏盲。

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脑桥双侧,常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患者于数秒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四肢瘫痪和去皮质强直发作;可见双侧针尖样瞳孔和固定于正中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和眼球浮动(双眼间隔约5s的下跳性移动)等,通常在48h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可较好恢复。

中脑出血:较罕见,轻症表现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不全瘫痪或Weber综合征,重症表现深昏迷,四肢弛缓性瘫痪,迅速死亡;可通过CT确诊。

小脑出血: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但无肢体瘫痪。病初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h内陷入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受压)、瞳孔缩小而光反应存在、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等;晚期瞳孔散大,中枢性呼吸障碍,可因枕大孔疝死亡。暴发型发病立即出现昏迷,与脑桥出血不易鉴别。

原发性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5%,是脑室内脉络丛动脉或室管膜下动脉破裂出血所致。多数病例是小量脑室出血,可见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体征,酷似蛛网膜下隙出血,可完全恢复,预后好。

大量脑室出血:起病急骤,迅速陷入昏迷,四肢弛缓性瘫及去皮质强直发作,频繁呕吐,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或浮动等,病情危笃,多迅速死亡。 

病因诊断

自从CT问世以来,脑出血临床诊断已不难。大多数患者为50岁以上,有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扫描检查,脑内血肿呈高密度区域,对直径大于1.5cm以上的血肿均可精确地显示。可确定出血的部位,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无脑水肿和脑疝形成,确诊以脑CT扫描见到出血病灶为准,CT对脑出血几乎%诊断;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目前已很少根据脑脊液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多数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但还有许多其他不常见的原因可以引起脑出血,如单纯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血液病以及活动状态、排便、情绪激动等,特别是对50岁以下发病的青壮年患者更应全面考虑以下病因:

脑实质内小型动静脉畸形或先天性动脉瘤破裂,破裂后形成血肿,畸形血管或瘤体自行消失,即使做脑血管造影也难显示;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病*、立克次体感染等可引起动脉炎,导致管壁坏死、破裂;维生素C和B族缺乏,脑内小血管内膜坏死,可发生点状出血亦可融合成血肿;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缺乏性紫癜、血友病等;抗凝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脑出血;颅内肿瘤出血,肿瘤可侵蚀血管引起脑出血,肿瘤内新生血管破裂出血;淀粉样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上以反复性和(或)多发性脑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额、顶叶的皮质最为明显;过敏反应,可产生脑部点状出血;脱水、败血症所致脑静脉血栓形成及妊高征等,有时可引起脑出血。

相关后遗症

首先是精神和智力会出现障碍,其次是失语,不能够正常说话和交流。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失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

感觉性失语:表现为无法用语言表达障碍,经常会表现为答非所问和自说自话。

命名性失语: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却叫不出名称。

脑出血的后遗症是相当多的,病人在平时会经常感觉头疼以及眩晕,同时伴随恶心或者失眠多梦的症状,有些病人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耳鸣眼花,会出现多汗甚至心悸,在走路的时候会步伐不稳,同时身体出现颈项酸痛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严重的病人会出现痴呆或者抑郁症状等。

康复训练

目前认为脑出血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吞咽、二便等全身功能训练,治疗越早,功能恢复越好。

日常康复借助于肢体运动康复仪,采用神经训导康复方法,训练其脑损伤区周围正常脑细胞发挥功能,增强脑细胞发放到瘫痪侧肢体每块肌肉的信号强度,使受损肌肉群低频脉冲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除直接锻炼肌力外,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消除肢体麻痹,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肌张力和自主的肢体运动,缓解头晕、面部麻木、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较快恢复肢体功能。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出血的高复发率。

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做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做起卧训练。

上肢锻炼:护理人员(或家属)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下肢功能锻炼: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进行行走练习,进一步可搀扶病人行走练习。

日常生活动作锻炼: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渡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日常护理

出现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日常护理需注意维持患者的心理平衡。首先应在家庭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气氛,解除患者各种顾虑和精神负担,避免情感刺激。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因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常表现出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经鼻管饲给。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的主要表现一般是肢体瘫痪、语言和智能障碍,因此应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防止病人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强直。语言和智能的训练也一样。

注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褥疮、尿路感染、肺炎、肢体畸形、皮肤烫伤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报记者周代庆整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