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理学专业基础知识颅内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复制链接]

1#

颅内肿瘤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脑癌,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手术治疗为目前颅内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因此为患者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颅内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经口鼻蝶窦入路手术者,术后应加强口腔护理。

(2)体位:幕上开颅术后病人应卧向健侧,幕下开颅术后早期宜取去枕侧卧或侧俯卧位,避免切口受压。经口鼻蝶窦入路术后取半卧位,以利伤口引流。后组脑神经受损、吞咽功能障碍者只能取侧卧位,以免口咽部分泌物误入气管。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腔留有较大空隙,24~48小时内手术区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脑和脑干移位,引起大脑上静脉撕裂、硬脑膜下出血或脑干功能衰竭。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3)饮食:术后第2日起可酌情给予流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颅后窝手术或听神经瘤手术后,因舌咽、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而发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者,严禁经口进食,采用鼻饲供给营养,待吞咽功能恢复后逐渐练习进食。

2.并发症的护理

(1)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颅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内,病人表现为意识清醒后又逐渐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术后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2)颅内压增高:主要原因是周围脑组织损伤、肿瘤切除后局部血流改变、术中牵拉所致脑水肿。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功能和颅内压的变化,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以降低颅内压。

(3)颅内积液或假性囊肿:颅内肿瘤术后,在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以引流手术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使残腔逐步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

护理时注意:①妥善放置引流瓶:术后早期,创腔引流瓶(袋)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另外,创腔内暂时积聚的液体可稀释渗血、防止渗血形成血肿。当创腔内压力升高时,血性液体仍可自行流出。术后48小时内,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以免腔内液体被引流出致脑组织迅速移位,撕破大脑上静脉,引起颅内血肿。若术后早期引流量多,应适当抬高引流瓶(袋)。48小时后,可将引流瓶(袋)略放低,以较快引流出腔内液体,减少局部残腔。

②拔管:引流管放置3~4日,一旦血性脑脊液转清,即可拔出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4)脑脊液漏:注意伤口、鼻、耳等处有无脑脊液漏。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多见脑脊液鼻漏,应保持鼻腔清洁,严禁堵塞鼻腔,禁止冲洗,避免剧烈咳嗽,禁止从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若出现脑脊液漏,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相应护理。

(5)尿崩症:主要发生于鞍上手术后,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手术涉及下丘脑影响血管升压素分泌所致。病人出现多尿、多饮、口渴,每日尿量大于ml,尿比重低于1.。遵医嘱给予神经垂体素治疗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根据尿量的增减和血清电解质的水平调节用药剂量。尿量增多期间,须注意补钾,每ml尿量补充1g氯化钾。

3.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减轻病人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在专科医师、护士或康复师的指导下病人可逐步进行防止关节挛缩的训练、足下垂的预防、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

以上是关于颅内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掌握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更快康复,要想了解其它更多的内容,请及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