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炎患儿1例 [复制链接]

1#

目的:高压氧治疗对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

结果:取得显著效果。

结论:高压氧治疗脑炎患儿临床效果确切,显著提高好转率和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炎患儿,高压氧治疗。

依据脑炎病理变化,脑实质受损,引起缺血缺氧,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甚至抽搐昏迷等。治疗上多采用抗病*、降颅压、中医理疗等治疗,预后大多良好,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或预防后遗症发生。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10岁,主因头痛、呕吐、精神差1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前额部为著,具体性质不详,同时出现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进食水即可诱发,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大,无血及咖啡样物质,次数不详,伴有腹痛,脐周为著,无腹泻,无咳嗽、气喘,无抽搐、昏迷等,未予治疗,患儿症状无缓解,逐渐出现精神差、嗜睡,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门诊查血常规后以“头痛”收入缓冲病房。患儿自发病来精神差,纳差,睡眠欠佳,尿量减少查体:体温:37.3℃,脉搏:96次/分,呼吸:17次/分,体重:35Kg,血常规24项:白细胞计数41.45×/L,淋巴细胞百分率3.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92.5%,血清淀粉样蛋白37.45mg/L,C-反应蛋白12.8mg/L,降钙素原0.28ng/ml,淀粉酶64U/L。基本生化:钾离子4.8mmol/L,钠离子mmol/L,氯离子mmol/L,葡萄糖5mmol/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95.1U/L,肌酸激酶同工酶39U/L,α-羟丁酸脱氢酶.8U/L,乳酸脱氢酶.1U/L。血凝四项:大致正常。D-二聚体0.68mg/L。血沉7mm/hr。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9%,单核细胞百分比5%,淋巴细胞百分率6%。心梗三项: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5.28ng/ml,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0.02ng/ml,肌红蛋白测定21.6ng/ml。头部MRI平扫:1、左侧顶叶异常信号;2、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粘膜增厚。腹部彩超:腹腔肠系膜可见肿大淋巴结。脑脊液常规:颜色无色,性状透明,白细胞2×/L,红细胞0×/L。入院诊断:1、脑炎;2、鼻窦炎。

二、治疗方法:在常规抗病*、降颅压、止吐、补液、抗感染及腹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山东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生产的12人空气加压舱,加压10min至压力为1.6ATA,稳压65分钟,戴面罩供氧方式吸氧,方案:30minX2,中间休息5分钟,共吸氧60分钟,减压10min至常压出舱,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进行两个疗程。

疗效评判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2、有效:症状减轻,神经系统体征有所改善;3、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

诊疗说明:患儿年5月14日住院治疗,常规治疗5天病情无好转,住院第6天(5月19日)经高压氧科会诊后当日开始第一次高压氧治疗,治疗前患儿神清,精神差,饮食、睡眠欠佳,无力,头疼难忍,持续时间较长,恶心伴间断呕吐,卧位,不能独自行走。第一次高压氧治疗后头疼、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独自步行出舱;第二次治疗后疼痛程度进一步减轻,间断头疼且时间缩短,呕吐症状消失;第三次治疗后头疼基本消失,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第四次治疗后头疼症状消失且无其他任何不适。5月22日患儿痊愈要求出院,停止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法,继续高压氧巩固治疗。

讨论:脑炎的病理过程中,病变部位脑循环和供血发生障碍,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形成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炎症因子释放,周围组织坏死、神经脱髓鞘神经元破坏等,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下采用高压氧治疗,1、提高了血氧含量,增加了氧在脑细胞的弥散距离,使脑细胞的氧供得到改善;2、高压氧下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减少渗出,降低颅内压,减轻了脑水肿,打破脑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3、高压氧下椎动脉血流增加,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氧含量增加,有利于延髓的呼吸、循环、体温、中枢神经组织的修复、功能稳定,促进觉醒;4、高压氧下ATP浓度增高,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5、高压氧下使受损的白质和灰质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6、高压氧治疗后提高体内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来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7、高压氧促进有氧代谢,加速病灶组织细胞结构修复和功能改善;8、高压氧还可以增加抗病*药物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