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浪来袭,全解三大暑病建议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健康春旅”免费订阅

撰文:吴义春


  

?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03

发生中暑如何急救?

许多朋友对于中暑急救缺乏认识,一旦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显得束手无策。其实,当患者出现中暑症状时,你应该:

?迅速将患者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进行救治。

04

热射病——当中暑严重时

上文我们提到了中暑的症状及一系列预防措施,但当患者发生重症中暑时,医院处理,“热射病”就属于中暑较严重等级中的一类。近来由于天气炎热,全国各地因热射病住院,甚至死亡的患者持续增多。

曾有报道淄博一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因为中暑,最后不治身亡。送医时,产妇体温高达40多度,心脏和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医生诊断产妇已经属于热射病;去年6月3日-6月6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就接到中暑报警30宗,其中1人院前死亡。死者是一名39岁的男子,死因也是热射病。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作为重症中暑的一种,热射病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当身体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时,会发生热射病。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身体温度温迅速升高。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热射病的症状表现

热射病的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比例增多,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肝功能异常,血pH降低,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热射病的急救知识

如果看到以上任何迹象,说明此时的情况很有可能足以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在试图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应迅速给病人降温。

可采取一些易行的物理降温法如:

将病人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病人放在凉水下淋浴;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病人身上;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等。

另外,还要注意监测病人的体温,坚持努力帮助病人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同时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有时,病人的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时,要阻止病人伤害到自己。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如果发生呕吐,请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夏季常见病之二

疰夏

疰(zhù)夏,又称为暑热证,多见于小儿,一般是指婴幼儿夏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经久不退,同时可见有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不出汗为主要特征,在我国南方及临海地区较多见。好发年龄6个月~3岁,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于6、7、8三个月,与气温高低有关,是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热之气而引起,体温波动在38℃~40℃,热期可达1~3月。

01

为什么会疰夏?

夏季气候炎热,小儿体质薄弱,不耐暑热,为暑气所伤,内侵肺胃。暑多夹湿,湿之为病,多伤脾,日久化热,津液必伤,津液耗伤,加之气虚,往往出现热邪羁留而不易退。夏季气候炎热,雨湿较多,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相合,导致疰夏。疰夏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乏力、烦热、纳差、濡脉、舌淡体胖。

疰夏有两种常见证型:

?气阴两亏型疰夏。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宜清暑益气养阴,方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暑湿困脾型疰夏。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闷纳少,口淡恶心,便溏,苔腻,脉濡。治宜清暑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六一散或新加香薷饮加减。

02

如何预防疰夏?

疰夏也可并发中暑等夏季多发病,因此,要及早预防。预防疰夏的关健在于增强身体素质、注意起居饮食。在夏季到来之前,可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丸等药物,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夏日避免出汗过多,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耗津伤气,元气受损。

?适度通风,保持相对干燥是防治疰夏的重要内容。

?适当在室内或晨晚进行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调整机体,强身健体,调畅气机。

?注意清淡饮食,保持健全的肠胃功能,减轻疰夏症状。多食蔬菜,水果,淡水鱼等,少用油腻,辛辣,油炸,腌制食品,平时多食冬瓜,萝卜,番茄,*瓜,苦瓜,黑木耳,紫菜,有利于化湿祛浊。大麦茶,苦丁茶,菊花茶等可以常常饮用。

需要强调的是,夏日贪凉,过食生冷,也是疰夏的原因之一,须予注意。疰夏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病症,但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只要我们预防在先,积极治疗,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可以大大减少。

夏季常见病之三

空调病

现今社会,空调已成为夏季人们避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空调使用不当,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01

为什么会得空调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根据气温的变化进行体温调节(婴幼儿除外)。夏季室外温度高,皮肤外周血管是舒张的,毛孔也是打开的,利于排出汗液。当突然进入温度相对较低的空调房,皮肤外周血管会迅速收缩,毛孔闭合,汗腺分泌减少。

北京的酷热难熬,“制冷设备”昼夜负荷工作,最时髦的则属其中的“空调机”了。空调机一开,则飒飒冷气扑面而来,沁人肌肤,一身暑汗顿消,在贪凉取冷之时,悄无声息中得了“空调病”,所以夏天也有“伤寒”!

因此,空调病的发生是由于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使房间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变成致病因子的温床,导致霉菌、细菌、病*等各种微生物大量繁衍寄生在寝具、地毯、窗帘、家具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是大量微生物滋生,容易感染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二是温度设定的太低,与室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容易感冒。

02

空调病的症状与治疗

“空调病”据临床观察,有恶寒、发热、身痛、气喘、无汗等证。其脉则见浮弦,或者浮紧。其舌苔则白润不干,此属于“空调伤寒”。对于这个病,西医见有高热气喘,痰声漉漉,湿性罗音,多按“肺炎”治疗。然而打针输液等治法,临床收效甚微。

转请中医会诊,因有畏惧麻、桂之片面性,对患者在体表束缚的一层寒邪,得不到及时的温散之法。其惯用辛凉之银翘、桑菊等方,则必然郁遏阳气,冰伏寒邪,始终得不到外出的机会。

不少人以为流感是热性病,所以要用凉药治疗。初时还以辛凉为主,银翘、桑菊广为运用,后来渐至苦咸大寒(如板蓝根)等,理由是它们可以抑制病*生长。至今国内感冒药市场为寒凉药占领,结果是,大量的可用辛温解表的麻*汤一、二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热不退,或咽喉不利等等后果。临床屡见不鲜,而医者、患者竟不知反省。

——江西,万有生教授

以上万老之言,是由衷而发,反映了他对只知用辛凉,而不知用辛温的片面性,有一种焦急不安的心绪。

如果老年人患了“空调病”,因其抵抗力下降,“老怕伤寒”,虽然出现发热,而脉来不浮反沉,浮为阳,沉为阴,阳证见阴脉者为逆,此证危机四伏,死人最速。此证往往伴见痰鸣气喘、指凉不温、精神不振、侧头欲睡,这些证候叫做“少阴伤寒”。必须当机立断,而急用温经补阳之法:附子12g,炙甘草10g,麻*3g急煎与服。方名叫麻*附子甘草汤。使其外散太阳之寒,内温少阴之阳,附子力大气雄,助正匡邪,两治表里,既监麻*之迅,又增甘草之补,服后多可转危为安。

03

空调病的日常预防

?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室温调控在26~28℃左右,不能低于26℃。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更要注意。因为老人的适应力较差,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弱。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空调开机1~3小时后,关机、开窗换气。(经验分享:开空调的时候不要紧闭门窗,而是留个小缝,可以减少关机开窗的频率。)

?定期清洗空调:定期清洗空调的过滤网,可以有效改善空气循环和质量,减少致病菌的滋生、繁殖……可以请专业人士清洗,也可以自己动手清洗,市面上都有专门用于空调的抗菌清洁剂,拆洗非常方便。

?睡觉房间避免开空调: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讲,更为适用。一般二居室的房子,只开客厅的空调就行,睡在房间同样能感受到凉意,又不用担心被空调直吹,还能节省资源。

?从空调环境中外出,应当先在有阴凉的地方活动片刻,在身体适应后再到太阳光下活动;若长期在空调室内者,应该到户外活动,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这样降温太快,很容易发病。

在空调房时间太长很容易受寒,因此建议大家,可以喝一些茶饮来预防,如祛暑饮,或生姜茶。生姜茶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与治疗空调病。在喝生姜茶的时候,取生姜3-5片,大约5克左右,用沸水沏开即可。如果想要生姜的效力发挥更强,可以在沸水中煎煮5分钟,或者在微波炉内加热3分钟。

以上就是夏季较为常见的因为热而引发的疾病,每种疾病看似无碍,然而若不及时处理或治疗,都可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当然因为暑多夹湿,所以在夏天“热”与“湿”常结伴而行胶裹一起,对于这种情况,清朝大医家叶天士有经典的论述“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这是分消走泄,分化“热”与“湿”的最佳策略。所以针对夏季常见的“内湿”、“暑热”、“表寒”等相关病因可及时用中药调理,以达到治病防病之目的,这样既可以化湿又可以清暑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更多往期精彩回顾:

舌象宝典——察舌知健康

科普

三伏天,你该如何面对?

建议

夏末雨季,防止湿上加湿!

建议

炎炎酷暑,如何化解暑湿?

科普

颈椎病高发!颈肩酸痛,不可忽视!

科普

不是癌症的癌症:溃疡性结肠炎8问

科普

易被忽视的致癌因素:甲状腺结节专题

科普

由疰夏谈夏季养阳

科普

夏季养生推荐——经络罐疗

建议

夏季感冒防治宝典

科普

夏天得了脾胃病,该怎么调理?

建议

这类疾病夏天多发,更需要引起重视

建议

“十人九湿”需警惕,夏季除湿正当时

建议

湿气来袭,你中招了吗?

科普

警惕

过敏性鼻炎不可不知的“秘密”

总是胃胀怎么回事?

科普

春季过敏频发,治疗要趁早

报道

甲状腺结节——你不得不知道的细节

科普

咳嗽也分好几类,区别治疗才有效

建议

痛风不痛的秘密竟然在这里

科普

咳嗽反复竟然还是因为它!

科普

胃病系列谈01:慢性浅表性胃炎(上)

专题

降压药无效?中医辨证降血压

建议

猝死,离我们有多近?

科普

体检你查对了吗?不可忽视的注意事项在这里

科普

您的年健康报告

精选

你有哪些健康困扰欢迎在下方写留言提问,有机会被吴义春博士选中解答哦!

好的!如果我还有更多的问题想要和博士反映,怎么办?

欢迎您进入新浪微博“新派中医吴义春”、好大夫网站(吴义春)等平台进一步咨询互动哦!

—如何预约就诊?—

吴博士工作室

为响应国家“医院专家下基层”*策,及解决“抢救室不出门诊”及“急三慢七、急诊只让开三副药”难题,现在北京东医院(社区不用选择定点,皆可就诊)开设吴博士工作室,专门解决朋友寻医问药及各种疑难杂症。

?形式:预约制就诊

?时间:每周六全天

?预约-(电话预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