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摔倒后皮肤可能没出血,但颅内出血你却不知 [复制链接]

1#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主要由交通事故、工业外伤所致。在交通事故死亡病例中,颅脑损伤占80%。影像学检查是确定颅脑损伤诊断最主要的手段,在颅脑损伤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硬脑膜是否完整、颅腔与外界是否相通,将颅脑损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颅脑损伤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颅脑损伤和外伤同时发生(如穿通伤或剪切伤),后者指颅脑损伤是外伤的并发症。原发性脑损伤主要包括脑挫裂伤、脑出血、脑血管损伤、脑实质剪切和弥漫性轴索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主要包括脑水肿、脑梗死、脑疝和穿通伤引起的颅内感染等

比较影像学:

①CT检查简便易行,三维显示颅脑结构,扫描室内能放置监护与抢救设备,适用于危重颅脑损伤的抢救,故颅脑外伤首选CT检查,后者能清楚显示颅骨骨折、各种出血和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和数目,指导选择治疗手段

②颅骨X线平片仅能显示颅骨骨折(尤其非凹陷性颅骨骨折),不能显示脑内病变,价值有限,伴随CT设备的普及,我国已基本废弃不用。

MRI检查时间较长,检查室难以放置监护和抢救设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不适宜进行急MRI检查。但MRI显示脑实质损伤效果显著优于CT,尤其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独到之处,故在伤者病情稳定后,必要时也可以选择MRI检查

若外伤范围大,在CT检查前应先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以除外椎体不稳或脱位。若可疑颈髓损伤,则应立即进行颈段脊髓MRI扫描,以评估颈髓损伤的情况。下面简单讨论几种常见的脑损伤,先介绍硬膜下血肿

①硬膜下血肿

年轻人的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车祸,而老年人摔倒后易发本病。无论是闭合性还是开放性外伤,都可导致颅内硬膜下血肿,病变多位于额极、颞极和眶面

脑挫裂伤是硬膜下血肿的主要病因,多因静脉窦或静脉窦旁桥静脉撕裂所致。因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张力较低,血肿也不受颅缝控制,故病灶占据额、顶、颞大部。伤后3周血种内部血红蛋白逐渐分解液化,渗透压增高吸收周围水分而体积扩大,呈新月或半月形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见症状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无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血肿继发严重脑挫裂伤者可出现重度原发性意识障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在外伤后较长时间无任何临床症状,患者仅出现轻微头痛、头晕,2~3个月后才出现恶心、呕吐、轻度偏瘫及视盘水肿等症状

⒈CT:急性期(3天内),CT平扫显示血肿常呈新月或半月形高密度;亚急性期(4天至3周)血肿表现为等密度;慢性期(3周以上)血肿呈低密度。由于CT所示血肿密度与急性期渗出血液中红细胞的量相关,因此贫血或血液稀释(蛛网膜破裂使血肿中混入脑脊液)均可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呈等密度,而使CT平扫漏诊病灶。阅片时应该注意颅内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有无占位效应等征象。而增强扫描通过血肿壁的强化可以清楚显示血肿形态

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CT平扫显示右侧额颞顶部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血肿,脑组织受压,右大脑半球及中线结构均向对侧显著移位

左侧额顶部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CT平扫显示左侧额顶部颅板下有新月形等密度病灶,邻近脑组织受压内移,同侧脑室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⒉MRI:MRI显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态与CT相同,血肿的信号强度及其演变规律与脑出血相同。超急性期(出血24h内)血肿在T1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呈极低信号。急性期血肿在T1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均呈略低信号,或周围高信号、中心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低信号或极低信号。亚急性血肿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慢性期血肿在T1和T2加权像上分别呈低信号和高信号

头颅MRI体轴横断位T1加权像(A)和T2加权像(B)示双侧额、顶部颅板下对称性新月型高信号病灶

双侧额、顶部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