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悲百日宝宝睡眠猝死,警惕冬季此病 [复制链接]

1#

年初,妈妈们被这样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刷屏。

1月3号上午,一名刚满天的婴儿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遗憾的是,在医院到来之前,宝宝的呼吸和心跳已经消失。尽管急救医生积极抢救,但令人痛心的是,婴儿最终还是没能苏醒……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

孩子才天大。他前几天刚拍完百日照,连户口都没来得及办。

据新闻报道,原来是家长怕孩子感冒,当晚喂完奶就和孩子睡在一起,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清新可爱的生活就这样荡然无存。不敢想象年轻的父母该有多痛苦,多绝望。。。。。。

但事实上,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

当我醒来时,孩子不见了。

多为吴热证所致。

年12月5号,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被送到广东医院PICU救治。他出现意识丧失,发绀的症状,被诊断为吴热证。年1月29号早上7点多,浙江嘉兴一位父亲下夜班回家,发现睡在妻子身边的婴儿手脚冰凉。医院后,抢救无效。医生怀疑,孩子睡觉时窒息,与被子盖得太紧有关。年2月15号,2个月大的双胞胎妹妹小天(化名)被确诊为吴热证,父母无奈放弃治疗。年2月13日,湖南一名4个月大的婴儿因父母怕他晚上睡觉受冻过度取暖,导致“热捂综合征”,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医生介绍,“乌热综合征”又称“孟贝缺氧综合征”,是寒冷季节婴幼儿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吴热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蒙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婴幼儿慢性不完全缺氧;过度保暖出汗导致婴儿高渗脱水。

“乌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严重者合并呼吸衰竭,脑水肿,休克等一系列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

“吴热证”患儿死亡率高,存活下来的患儿还会不同程度地留下继发性症状性癫痫,中枢性麻痹,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医生提醒: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乌热综合征”发病高峰期。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过热时不能及时调节,被遮盖后不能挣脱,容易发生意外。家长需要加强睡眠卫生知识的学习,从源头上预防意外发生。

为了孩子的睡眠安全,

谨防两种错误观念

尤其是在冬季,因为天气寒冷,患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几率特别高。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两个误区。

1.穿得太多,盖得太厚,

中国父母对孩子怕冷一直有一种执念。怕孩子感冒,她穿得太多,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她外出时不能被风吹到。她捂得满脸通红,手脚出汗。怕孩子感冒,盖得又厚又紧,抱着孩子一起睡,却把孩子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多穿多盖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蒙眼综合征。

“孟贝证”又称“吴热证”。是由于保暖过度或闷盖时间过长,导致缺氧,高热,出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死亡。

宝宝的呼吸和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盖得太多,穿得太多,散热更困难,孩子的体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孩子们太小了,不能挣脱出来寻求帮助。当父母发现不对劲时,他们已经病重了。

来源:因特网

类似的新闻每年都会发生。父母宁愿让孩子热,也不愿让孩子冷。但是,孩子热比冷更危险。

2.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

大人很累的时候会降低警觉性,睡得太沉,如果真的压着宝宝,那是不堪设想的。在文章开头的新闻中,孩子的父母因为醉酒,遭遇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成人的被褥还容易遮盖婴儿面部,导致体温升高,增加患“蒙被综合征”的风险。

6个月以下的宝宝缺乏运动能力,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一旦出现“蒙被综合征”,就会出现高热,缺氧,抽搐,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最终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而且,分开睡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与大人同床睡觉时,大人起床,翻身,或玩手机的声音,光线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宝宝睡小床,环境比较安静,有助于他学会自主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多数权威机构建议,为安全起见,宝宝应与父母同房异床。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床上除了宝宝和季节套(最安全的是穿睡袋),什么都不要放!如果宝宝把脸埋在被褥,枕头,毛绒玩具里,很可能会捂住口鼻,导致呼吸不畅。

宝宝睡觉要注意这几点。

因为宝宝夜间猝死的几率大,美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建议,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睡眠安全/p>

不要用毛巾,纱巾盖住宝宝的头部,这样容易造成宝宝窒息。不要在婴儿床上放长毛绒玩具等额外物品。尽量不要与母子同床,或让婴儿睡在母亲腋下,容易形成高热缺氧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抱着乳头睡觉。乳房很容易堵塞宝宝的口鼻,影响呼吸。最好让宝宝平躺着睡。保持空气清新无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