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喜欢假装游戏,背后原因很暖心,和 [复制链接]

1#

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者就开始对“假装游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带着孩子在广场玩,听到一位妈妈跟自家孩子在玩游戏,还挺有意思的:

“魔法变变变,你现在是一只小兔子!”

“我要吃草了,让开,我找找看,哪里有草……”

“你现在是一只小猴子了!”

“我要上树,爬上去找香蕉吃!”

女孩像个魔法小女生,变来变去,妈妈则配合着,跟孩子做相关的动作,俩人玩得很开心,小女孩跟妈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都被感染了。

想想身边的二宝和大宝,他们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玩过“假装游戏”,我也经常被变成各种动物、职业、植物等等,跟他们一起经历着。

3岁左右的“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pretendplay)和儿童的能力发展,有显著关联。还跟一些重要的心理能力(心理表征、想象、协商、问题解决、角色扮演)存在着联系,也能对孩子的社会认知、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直接或者间接的产生积极影响。

二宝喜欢拿着一个水晶球,跟我说,这是他给我做好的饭菜,让我赶紧吃下去;有时又会说是一块肥皂,拿来洗手;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辆小汽车,在地板上开始行驶了……

其实我知道,这个水晶球,在孩子心里,就像魔法棒一样,可以产生千奇百怪的变化。他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展开“想象”,已经脱离了实物的知觉,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把它变成了各种自己想象的内容。

而这,就是“假装游戏”,也被称为象征性游戏。是根据儿童真实感受的前提下,想象出来的非真实情形,并根据这种想法,做出了一些“不真实”的行为。通常发生在孩子3岁左右,儿童大脑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此时神经元异常活跃,而引发的一些“奇思妙想”。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龄前的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此时他们活动以假装游戏为主。随着其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也逐渐地加入情节,比如“过家家”,把布娃娃当做孩子,跟家里的其他玩具联系到一起,给布娃娃喂饭、打针、吃药等等。

假装游戏给孩子带来心理层面的意义

假装游戏对于儿童的心理方面有更积极的作用,孩子在放松、真实、安心的氛围下,才能更好地把事情还原,或进行积极的联想。

1、帮孩子表达、控制情绪

有次大宝上楼梯没注意摔了一跤,虽然没破皮、没流血,但他从那以后都很害怕走楼梯。上楼需要抱着,自己走就大哭大闹,走一步停一下。

后来我跟大宝玩“怪兽”的游戏,把楼梯当做怪兽,用力踩在脚下,玩了四五次以后,他慢慢对楼梯“脱敏”了,上下楼没那么恐惧了,能自己扶着楼梯走,到后来越来越稳健。

游戏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环境,通过一次次的演练,孩子能慢慢克服一些之前很恐惧的事情。过程也许需要几周、几个月,家长可得耐心点。

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2、锻炼思维发展

之前我在文章中写过关于早期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容,很多家长表示:这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多能力可开发吗?

确实有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都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思维能力,在孩子做“假装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想象、构思,用自己的逻辑能力进行组织和分析,再通过语言或肢体表达出来,这对孩子是综合能力的训练。

3、语言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孩子在假装游戏中,可以找到语言表达的合适环境,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孩子们在玩假装游戏的过程中,是需要表达的,自己的想法、角色、进展,再到后来分配角色、协商游戏进展、角色语言等,这些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对话,无形中锻炼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大宝喜欢边玩游戏边喃喃自语,经常把自己玩的游戏,设定场景、人物,讲出有趣的(只有自己能听懂)故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好很多,老师也经常跟我说,还问我是怎么教育的。

玩“假装游戏”的小贴士

即使假装游戏非常有趣、孩子也喜欢,但也有些注意事项,是父母在跟孩子玩假装游戏时要注意到的,避免“本末倒置”。

理解孩子的语言,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引导孩子拥有主导权(你的游戏你做主),不强迫孩子;

放下身段,跟孩子一起“入戏”。

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即使在人多的广场上,也尽情、投入地跟孩子做假装游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枕边育儿寄语:

假装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不必苛责、批评孩子的“天马行空”,适度地配合和保护,孩子才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孕妇怀孕周期那么长,如何正确补钙?这篇文章告诉你

相关链接二:孕后期频繁“宫缩”咋回事?孕妈遇上假性宫缩,这样应对心不慌

相关链接三:两位家长这些方面差距,正是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根本原因,自查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