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砰2人隧道内做这件事,被后方车撞飞关 [复制链接]

1#

这一场意外

本可以避免

两个家庭

电光火石间

就遭遇了不幸

一个进了ICU

一个多处肋骨骨折

把时间拉回到最开始

她们非常后悔自己做的这件事

也希望能提醒大家

千万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应急群响起

急救迅速展开

“有伤员正送往贵院,初检情况请第一时间告知。”3月26日中午11点,浙江大医院之江院区与交警之间的应急群响了起来,交警在群内告知,紫之隧道里发生一场车祸,有两位女性伤员正由送往之江院区。

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做好了抢救的准备,ICU也做好了相应准备。

11点11分,两名伤员先后到达之江院区,由于情况紧急,急诊科为她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急诊科副主任张烨斐副主任医师带领急诊医护团队迅速展开急救。“其中一位患者到院时神志不清、处于昏迷,头面部有明显擦伤、出血,另一位意识清醒,看过去没有明显外伤,但是一直表示浑身痛。”

急诊医护人员很快为48岁的重症者董姐(化名)做了床边B超,进行止血、清创缝合、补液,并第一时间完成了头、颈、胸腹部CT,根据检查结果,伤者左侧面部颧弓骨折、脑挫裂伤、脑水肿,且有较明显的躁动不安,神志不清,被紧急转入ICU病房进行治疗。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之江院区监护室主任李彤副主任医师带领ICU专家团队对她进行气管插管、呼吸循环支持、对症支持治疗,并请神经外科、骨科专家前来会诊,2天后,董姐清醒了过来,脱离呼吸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因脑部挫裂伤,转入了神经外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后顺利出院。

另一位52岁的较轻者患者何姨(化名)经过检查后,左侧肋骨多处骨折,被转入了普胸外科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患者肋骨多处骨折,但还好并未严重错位,主要对其进行固定止痛等保守治疗方式,考虑到肋骨骨折可能会引发胸腔内积液和出血,进一步观察无碍后就出院了。”之江院区普胸外科主任徐鹤云主任医师说。

悔不当初

本来一切都可避免

两位素不相识的女士,同时遭遇了不幸,医院,而这一切,本可以避免。

还原当天的场景——那天中午,何姨的丈夫驾车带着妻子,和董姐的车在紫之隧道里最右侧车道发生了轻微的刮擦事故,双方下车站在车边交涉,事故占据最右侧的一个车道,她们也就站在最右侧车道交谈,没有和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虽然都打起了双跳灯,但谁都没有第一时间在车后方一定距离放置危险警报标识牌。

她们谁都没有注意来往车辆情况,几分钟后,同一车道后方一辆私家车急速行驶过来,没有及时察觉路况,等看到有车停靠时再急刹车已来不及,司机紧急向左打方向盘,但还是撞到了停在路边的车子,车子快速移动又撞到了何姨和董姐,造成了这场本可以避免的车祸。因为何姨的丈夫站在相对远一点的位置,没有被撞到,但经历这一切的他,每天都在懊悔中,一提起来就垂头丧气。

交警告诉我们,车辆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在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后,应该靠边停下,打起双跳灯,并在车后一定位置设置危险警报标识牌,这样做才能有效提醒后面车辆,防止有后面的车进行追尾的碰撞,如果要进行协商或等待交警到来,人员应撤离到相对安全的空间(比如人行道或者高处),不应站在车道里,而且要离开车辆一段距离,从而保障人员安全。

由于隧道里一般没有应急车道,而且车速往往较快且视线不佳,所以如果在隧道里发生轻微事故,则不建议停车处理,应该驶离隧道后再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处理。就在今年2月,杭州某隧道里还发生过一起类似事故,被撞到者当场身亡。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地处交通要道,周围靠近多条快速路、高速等,车祸发生较多,根据急救转运规范,车祸患者应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为争取抢救宝贵时间,之江院区急诊区域配备了齐全的抢救设备、影像检查与急诊检验设备,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同时多学科救治团队能快速、高效地参与救治。之江院区还与交警相关部门、等建立了应急联动保障群,院前-院内衔接通畅,以更好地为抢救车祸伤者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点在看

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