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ldquo死rdquo个人,没 [复制链接]

1#

温州已经进入了三伏天的节奏。早上刚一出门便感觉闷热,中午出门简直像在火炉里烤,分分钟就汗流浃背。

1

夏日炎炎,夏先生田里插秧时便觉得热得受不了,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本来以为还能再强撑一会,没想到就两眼一黑直接昏迷了过去,还出现了呕吐现象。旁边人看到他不对劲,就赶医院。一检查,当时测体温高达41℃。

体温居高不下,病情恶化,多器官衰竭,救护车将其紧医院急诊。医院急诊时,患者意识深昏迷,体温41℃,缺氧和脱水非常严重,面部发红发紫、酱油尿、口鼻出血、呼吸困难,急诊予以降温补液、气管插管,初步诊断为热射病,将其收住ICU。

ICU李钰副主任医师在查看过患者的检查结果后表示,由于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现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冰毯物理降温、输液降颅压升血压等对症治疗,然而接下来的情况还很难说,仍旧需要住院治疗,必要时还要进行体外血液净化治疗以及血浆置换。

01.中暑的定义

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02.什么是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是中暑的一种严重表现,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达41℃,甚至高达43℃。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此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较多见。

调查资料显示,在高强度运动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热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而由热射病导致的死亡可能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总和。

热射病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尽管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但环境条件并非必需。

ICU李钰副主任医师解释,按往年经验,中暑甚至得热射病的患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户外劳作者,一类是老人。户外劳作者比如工地上工作的工友、农田里工作的农民,户外没有丝毫遮挡,气温35℃左右的日子,地面温度往往在40℃以上。户外温度高再加上流汗多无法及时补充水分,很可能会由于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分大量流失又会造成电解质紊乱,导致严重的中暑,甚至热射病。

而老人得热射病,大多是因为舍不得开空调。高温天,老人由于身体底子差,排汗能力差,再加上有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病史,天气一热,身体脏器负担更大了,就容易出事。

03.什么情况下要引起警惕?

举例来说,有出现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即使体温不超过37.5度,但这已经是中暑前期的表现,一定要小心了。

如果遇到中暑患者,要把患者扶到阴凉处躺下,松开衣物,补充液体(最好是淡盐水),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降温,还可以把患者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中暑脱水状态。

情况严重的话,医院,给予专业的治疗,处理并发症,防止脑水肿和抽搐等特殊情况的发生。

中午和下午高温的时候尽量不要在户外工作,如果无法避免户外劳动,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最好喝能补充电解质的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同时,最好戴上帽子,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一旦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阴凉处休息。

对于节俭的老人来说,家里人尤其要叮嘱老年人,不要省点电费而生病住院,空调温度设置以26℃为宜。盛夏来临之前,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医院复诊,调整药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