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冬春季易发。高血压病常导致颅底的小动脉发生病变,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这会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情绪激动、过度用脑以及剧烈运动等可引起血压骤然升高,使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01
绝对卧床,保持安静。对于重症患者,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保障营养摄入,必要时予以留置胃管。
02
控制高血压。应及时应用适当的降压药物以控制过高的血压。但降压速度不可过快,血压不宜降得过低。急性脑出血时,血压升高是颅内压增高情况下保持正常脑血流的脑血管自动调节的结果,降压会影响脑血流量,导致低灌注或脑梗死,但持续高血压可使脑水肿恶化。急性期后,可常规用药控制血压。
03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48小时,脑水肿达到高峰,3~5日或更长时间后逐渐消退。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有的可导致脑疝,这是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死因。所以,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重要环节。常用20%甘露醇、50%甘油盐水和利尿药如速尿等,或用10%血浆白蛋白。甘露醇脱水作用迅速,但要监测肾功能,防止肾功能损害。
04
应用止血药和凝血药。脑出血后凝血功能评估对监测止血治疗是必要的。
05
保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多汗、呕吐或腹泻的患者需适当增加入液量。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
06
并发症防治。
①感染:老年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的易并发肺部感染,对于这类患者,应勤予翻身扣背;尿潴留和采用导尿措施的患者易合并尿路感染,应嘱患者多饮水。
②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可引起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应遵医嘱应用保胃、止血药物治疗。
③稀释性低钠血症:10%的脑出血患者可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宜缓慢纠正,以免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患肢进行性水肿和发硬,应勤翻身、被动活动或抬高瘫痪肢体,可用肝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07
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这对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非常有益。如果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可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08
饮食护理: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体质虚弱,应注意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肥甘,戒烟酒。
此外,需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7小时),饮食忌过咸或过甜;保持适中的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和身心健康。
本文出自“科学健康人”项目
作者: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谢永海*
原标题:《健康大脑,幸福人生》
来源:北京护理学会
编辑
弢弢
排版
弢弢
审核
陨石六朵苍翼蝴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