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卒中高发,中西医结合防治卒中新高度 [复制链接]

1#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年8月6日公布的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年9月第9期《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旧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原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下肢动脉疾病万,高血压2.45亿。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农村仍是重灾区:

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0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2.4%。就脑卒中而言,发病率为.1/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66.4±12.0)岁;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其中,东北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最高,华南地区最低。脑卒中患病率为.0/10万,男性高于女性。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年出血性脑卒中出院人数为例,平均住院日为14.5d,人均医药费为.6元;缺血性脑卒中出院人数为例,平均住院日10.7d,人均医药费为.0元。根据医院监测数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1d,病死率约4‰。中位住院费用元(~元),药物费用元(~元)。因此,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更为重要,做到不发病、晚发病、不发重病,减少重症住院,早服步长龙生蛭胶囊。

诊断常见检查:1.一般检查,通过测量人体身高、体重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正常。2.内科检查,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3.脑血管造影,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颈动脉起始段狭窄时,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4.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HRMRI)可以显示颈动脉全程,HRMRI对粥样斑块病理成分的分析更有助。5.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

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对其特异性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等,非特异性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血糖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有必要采取以下药物治疗: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外科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可选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等。

中医药对中风的认识:

中风,中医病名,又称脑卒中,卒中等。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病因病机: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建议服用步长龙生蛭胶囊。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本站所提供内容(图片文字视频)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本站编辑整理。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