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國著名詩人孟浪離世一個孩子在天上 [复制链接]

1#

中國著名詩人孟浪與病魔搏鬥了10個月,於年12月12日病逝香港沙田醫院。傍晚,他夫人、台灣詩人杜家祁在臉書上貼出孟浪黑白照,寫道:「一個孩子在天上」。孟浪好友發起的「拯救詩人孟浪」臉書專頁也在晚上8時發佈黑底白字的「孟浪走了」。

2月14日,孟浪和妻子杜家祁從台灣花蓮飛往他曾住了10年的香港,打算在香港過春節,籌劃一場他編選的詩集的新書發佈會。

這本詩集2月初同時在台北、香港兩地面世,呈現了一場中外當代文學史罕見的文學行動、創作自由精神大展示的文本景觀。2月11日,台北國際書展期間的文學沙龍舉行了該書的專場新書發佈暨朗誦會。

孟浪手持《亞洲週刊》

那天,孟浪從台灣抵達香港機場,在機場大廳突感疲累而一度躺下休息,不時嘔吐,硬撐著乘車去酒店。他持續昏睡、頭痛,進食便吐,3天後被送入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在醫院門口,他從救護車下來,坐在輪椅上,右手揮動著新一期《亞洲週刊》。朋友拍下這張入院時的經典照片,他放在臉書上被瘋傳。

初期,他被診斷為腦水腫及腦血管靜脈阻塞;3月又被確診為肺癌第4期並已擴散;4月被確認肺癌擴散至腦而長期昏睡,手術前後情況反覆,夏季短暫好轉能飲食,也稍能言語。《亞洲週刊》記者3次赴醫院探望他﹕4月5日、6月29日、9月6日。在醫院,他標誌性的花白長髮長鬚因腦部手術沒了蹤影;久久昏睡中,他眼睛總是合閉而僅餘一絲細縫,原本魁梧的身子消瘦得變了形,在被單下消融了似的,握他的手,摸他的小腿,瘦骨嶙峋而沒有肉感。

6月29日,本文作者(左)探望孟浪(右)時,留下合影

6月底探望他,孟浪從*門關逛了一圈又回來。他夫人和兩個來自上海的姐姐全身心照料他。在孟浪病牀邊,杜家祁跟記者說,孟浪最初住醫院的那些日子,始終昏昏沉沉,每天只能探視3小時,每次見他離開時,有一種戀愛的感覺。孟浪聽著,眼神流露出異樣的心緒,嘴巴微微張開,嘴角動了動。

記者俯身湊近他耳邊大聲說,等身體康復了,抓緊寫寫自己這一次經歷的生與死,寫寫與家祁的情與愛。這才是永恆話題。只見他聽了沒言語,只是微微點點頭。在一邊的他的姐姐,也特別贊同記者的提議。

孟浪,原名孟俊良,年生於上海,上世紀70年代末就讀於上海機械學院(現上海理工大學),80年代至90年代初,參與發起創辦或主持編輯多家詩歌民刊,是中國現代詩重要群落「海上詩群」代表詩人之一。

年獲第一屆現代漢詩獎;年至年任美國布朗大學駐校作家;年至年任《傾向》文學人文雜誌執行主編;年作為主要創辦人之一,參與發起成立中國獨立作家筆會(現獨立中文筆會)。

年,孟浪自美國移居香港9年,年至年曾任晨鐘書局總編輯;年創辦溯源書社。他居住在美國和香港兩地,年起移居台灣花蓮。著有詩集《本世紀的一個生者》、《南京路上,兩匹奔馬》、《連朝霞也是陳腐的》、《教育詩篇二十五首》等,主編《二十五年紀念集》、《悼亡詩選》等。

4月末,于碩、徐敬亞、島子、郝青松等朋友發起為孟浪籌款治療活動。眾多詩人與讀者為孟浪祈禱,參與「拯救詩人孟浪」募捐計劃。孟浪寫過一首詩《偉大的迷途者》,詩云:「征途才是歸途,征途就是歸途」。他的朋友和讀者一起送別「這個時代偉大的迷途者」。12月22日,孟浪親友為他在九龍殯儀館設靈,翌日舉行告別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亞洲週刊》授權零傳媒《獨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