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京市急救中心消息,上周急救中心日均出车已经接近次,达今年最高。仅8月3日一天(截至下午16点)接到9例中暑病人,可见中暑病人数量在急剧上升。其中有一名老人被发现时已无呼吸,抢救无效死亡。夏季高温,全国各地各地陆续变成"烤炉"。酷夏高温易中暑,你准备好应对了吗?
Q1:什么是中暑?哪些人最容易中暑?
···
中暑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以下三类人群最易发生:
1、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
2、心血管病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的人;
3、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不良的人;
这些人群主要是身体抵抗力不强,营养跟不上、劳动力大,在烈日或者闷热的环境中和一般的健康中少年相比更容易中暑,所以家里有这些人群更应该在夏季做好避暑的预防中暑的准备。
Q2:我们应该如何辨别是不是中暑了?
又该怎样救治呢?
···
中暑可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暑三种类型。1
轻度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种情况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救治办法: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休息一会,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
中度中暑
出现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救治办法:这种情况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多多休息,不要进行劳动,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医院救治。
3
重度中暑
这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a
热痉挛:
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b
热衰竭: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c
日射病:
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d
热射病: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Q3:万一中暑了,如何快速处理?
···
医院远or
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部颈部涂抹清凉油;服用人丹、正气水等;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医院。
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等待救治期间,将病人浸泡于水中;若病人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切记:不允许体温降至38.3℃)。
Q4:日常中,如何预防中暑呢?
···
①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加之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
②外出前备好防晒用具及防暑用品。太阳帽、遮阳伞、墨镜等都是很好的防晒用具,最好出发前半小时涂点防晒霜;另外需备上充足的水,有条件可以随身带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③用凉水冲手腕。可以每隔3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一次,每次冲一分钟,因为手腕是动脉血液流经的地方,用水冲可有效降低血液温度。
④避免在正午工作。正午太阳光最强,温度也最高,工作的人们最好避免这时工作,可以选择早开工,晚收工,中间多休息会,另外不要连续工作,太累也是诱发中暑的原因之一。
⑤涂抹风油精防中暑。高温天气出门前可在人中、太阳穴、印堂处涂点风油精,可有效预防中暑。
关于孩子中暑了怎么办,这一育儿常识,父母一定要掌握,在平时多了解一下育儿知识,要让宝宝可以健康成长,总是没有错误的!孩子中暑了怎么办点击查看
对于高温中暑严重的宝宝,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现场可采取下列措施予以急救: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将体温降至38℃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进行全身擦拭;冷水浸浴15~30分钟。
4.意识清醒或经过降温清醒的患儿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有了这些经验,大家还是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在闷热的户外玩的太久了。
···
炎炎夏日要特别注意防暑
为自己生命负责、为家人健康把关
最后一幅清凉的图片希望能给您降降温
------------------------------------
文章综合整理自搜狐健康、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和你一起研究如何把日子过得健康”
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