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教授时,他没有在门诊,也没有在查房,而是焦急地跟交警打电话——
“我们有一个严重心肌梗死的病人从长兴转过来,情况非常紧急,能否帮忙协助一下高速公路上的救护车的通行?”
除了在院内做好急救准备,他还要确保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抵达。分秒必争、精神紧绷,这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工作的常态。
正是这样的状态下,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团队才得以成功救回一个个生命垂危的危急重症患者。
众所周知,瞳孔放大是死亡的标志之一。这两者相隔多远?医生会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字:两个小时。瞳孔放大超过两个小时,一般就会导致脑死亡。
而安徽年仅三十多岁的林女士,三天之内出现了两次瞳孔放大。每一次,医生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出决策,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否则这个年轻的生命就将逝去。
在医生和家属的相互信任下,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室的医生在两次生死追逐中都超过了死神,林女士奇迹般脱离呼吸机,恢复了自主呼吸。
哮喘发作引起心脏骤停大脑缺氧多时肿胀严重
生病之前,林女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健在,夫妻恩爱,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多月前的一次哮喘发作,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林女士一直患有哮喘,之前曾发作过一次,但这次发病尤其凶险。当天,她突然感到严重的胸闷气急,赶紧让家人叫了救护车。在救护车上,她的心跳开始变得迟缓,只有2、30次/分钟。到达后,医院紧急为她做心肺复苏等抢救,她的心跳才恢复正常,这时距离发病已过去半个小时。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许永安副主任医师说,虽然患者心跳骤停的确切时间不明确,但大脑长时间处于低氧、低血供的状态,所以出现了严重的肿胀,存在脑死亡的风险。在医院建议下,她转院来到浙大二院。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医生第一时间全面评估了林女士的脏器功能,第一时间采用亚低温疗法来缓解大脑肿胀,降低颅内压和保护脑组织。许永安医生解释说,这跟我们日常生活里把猪肉放进冰箱冷冻保存是一个原理,低温能降低大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从而减缓脑水肿的进展。具体的操作是在患者背部和胸前各放置一张降温毯,让她的体温保持在35度左右。
但是,降温并没有完全控制住颅内压的升高。几天后,林女士还是出现了第一次瞳孔放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她将在两小时后进入不可逆的脑死亡状态。
三天内出现两次瞳孔放大医生依然接受死神的挑战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教授表示,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只有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部分颅骨,才有望解除颅内高压危象。但对于心脏骤停后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这个手术存在很高的风险,患者可能在术中离世,也极有可能手术效果不佳,因而往往极少有医师愿意去努力。
手术做还是不做?留给医生和家属思考的时间不足两个小时。
前来会诊的神经外科周峰主任毅然决定接受挑战,哪怕这是一个风险极高、非常规的手术方案;林女士的丈夫、父亲给予了医生充分的信任,他们也曾咨询过北京、上海的专家,专家们都认可当前的治疗方案,所以最后还是留下来配合医生的治疗。
医患双方的沟通十分顺畅,患者家属郑重地签下了手术同意书,不愿错过任何一丝生命的希望。神经外科医生紧急为她做了“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林女士的颅内高压有所改善,但仅维持了三天时间。三天后,她出现了第二次瞳孔放大。
急诊医学科的医生还没来得及缓一口气,就马不停蹄开始了新的一轮战斗。这一次,他们只能将药物的力量发挥到极限,综合应用了多种内科手段,才及时控制了颅内压,瞳孔一点点恢复正常大小。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艰难抢救,林女士的状态一天天进步,不久前刚脱离了呼吸机,恢复了自主呼吸,甚至可以睁开眼睛。
张茂主任说,患者还处于植物人状态,已经转到康复科进行大脑、肌肉的康复治疗。他相信,在康复科医生专业的训练和家属积极的配合下,奇迹会再次发生。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简介: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是年国内首批成立的急诊科之一,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和成立地,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承办中国急诊医学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主办大陆唯一的SCI收录急诊医学国际刊物——“World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国内首批二级学科的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为学科水平标志,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中国创伤救治联盟认证的国内首家“创伤医学中心”、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哈佛大学高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国培训中心、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同时是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浙江省创伤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挂靠单位。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出版和培训于一体,是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基地之一,居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急诊医学)中前5位。
学科的主要特色包括:严重创伤救治;心肺脑复苏;应急救援。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团队
急诊亚专科及主要骨干:
严重创伤救治:赵小纲周文张裕方赵光锋巴立许永安钟会明丁建波
心肺脑复苏:张茂周光居易建华钱安瑜李雨林
危重症监测治疗:徐善祥刘志海杨俭新卢骁
急性中*:谢天舜吴红波
急诊感染:吴定钱丁武
应急救援:张茂沈伟锋李强
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张冰清
编辑监制/浙大二院宣传中心
戳在看,
期待奇迹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