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的肿瘤多见,为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25~30%。神经鞘的肿瘤主要有三种病理类型:施万细胞瘤(即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与神经节瘤(ganglioneuroma)。神经鞘瘤的发生率略高于神经纤维瘤。肿瘤多发生于脊神经,也可位于脊髓内,边界清楚,切面可见明显漩涡状结构。
神经鞘的肿瘤常见年龄为20~50岁,女性略多见临床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相似,均有疼痛、放射性神经根性痛,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及肢体力弱。可见脊髓压迫症状。肿瘤常见发生于颈部,偶见发生于脊髓内及马尾。肿瘤位于硬膜囊内,可见部分位于硬膜囊外,呈哑铃状。肿瘤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远较室管膜瘤少见。
CT平扫可清楚显示骨侵犯、压迫、吸收,肿瘤与相邻脊髓相比密度略低或略高。CTM可清楚显示肿瘤与脊髓的关系。经椎管多平面重组可见脊髓受压移向对侧,肿瘤两端蛛网膜下腔增宽,呈“杯口”状,与X线椎管造影所见相同。肿瘤可跨硬膜囊内外“哑铃”状生长,常自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致使椎间孔吸收、扩大。神经鞘瘤在T1WI与脊髓等信号或略高于脊髓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变多见;
CasecontributedbyDrLawrenceOh
神经纤维瘤在T1WI多呈低或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囊变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
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鉴别主要依据信号及强化方式,神经鞘瘤T2W多为高信号,可见囊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神经纤维瘤T2WI多为等或略低信号,常轻度均匀强化。与脊膜瘤的鉴别主要依靠肿瘤与脊膜的关系,脊膜瘤可见宽基底与脊膜相连,而神经源性肿瘤可见邻近椎间孔的扩大,有时可见哑铃征。
红字部分为考试重点
欢迎添加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