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亲子教育孩子的坏毛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复制链接]

1#

来源于网络

我并不喜欢用行为问题去形容坏孩子的作为,因为一旦决定他们所作所为的是有问题,你手上的工具必然是有杀伤力的。

最近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多了学生过来。由于疫情部分学校停课,父母与子女多了时间相处,亦多了磨擦(磨擦不一定是坏事),通常来都是被投诉有些行为问题:由顶嘴、散漫、逃学到偷窃都有。

我敢肯定子女的行为问题绝大部分都是情绪被忽视的一种控诉,并不一定有心做什么坏事。

听到这里,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哗声四起,做错就是做错,不可以为他们找籍口。

但我的工作不是为他找借口,而是找出原因。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明拿着画作进入了班房,看见同学的画作都挂在板报上,看了一看,就说:画得好难看!家长非常尴尬,连声向老师道歉,并责备小明没有礼貌。

小明说的话的确是没有礼貌,但是你听到他说话背后的意思吗?

其实他是在担心自己的画作能否被贴堂,担心自己画的不够好,不能和同学一样画作被贴堂。

老师轻轻的回应:

小明你画的画作很用心,你喜欢贴在这儿吗?

我们很容易以成年人的标准去量度小朋友说话或行为背后的意思,断定他们就是没有礼貌、不尊重别人、有行为问题。接下来大家都想到的对白.....

这样是不对的!快点向同学道歉……这里学习的不只有你自己一个,你这么不懂礼貌,知道什么叫尊重吗……

通常家长都是冗长的教诲。

将心比己,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小时候最怕的不是训导老师说不完的大道理吗?无错她们说的都是金石良言,但恐怕你也虚不受补。

当情绪占据着孩子的内心时,哪怕你说的是他的心头好,也不会听得入耳。

如果你猜不到以上小明故事背后的情感密码,又或者想寻求一些应对方法。以下建议可以给你一点启示。

1)先了解,后劝告和教导

开始时并不容易看出孩子背后的感受,要运用同理心,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出发,从事件到感觉,会较易解读他们的情感密码。

2)说话要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你可以说小明你说的这句话,听起来没有礼貌,但千万不要人身攻击,说小明你就是没有礼貌,否则会对他们的自我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这些因情绪而起的行为累积起来,很可能会变成偷窃、逃学等更严重的的行为。我并不喜欢用行为问题去形容坏孩子的作为,因为一旦决定他们所作所为的是有问题,你手上的工具必然是有杀伤力的。而父母通常会对此武器爱不释手,认为见效快,问题行为实时被停止。过分依赖这武器时,便会跌入孩子所有不理想的行为都是行为问题这个陷阱,并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

就如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在《科学的心理学》(ThePsychologyofScience)一书中提到:

我认为假设你所拥有的工具只有一个锤子时,你把所有的事物当作钉子来对待是很有吸引力的。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小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