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我的闺蜜老红帽
#肿瘤#
对于罹患复发性B细胞恶性肿瘤,包括大B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患来说,CART细胞疗法仅对不到一半病患有效。阿基仑赛(Axicabtageneciloleuce)是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CART细胞药物,它在CD19-CAR上整合了CD28共刺激结构域,对接近40%的大B细胞淋巴瘤病患有明显效果。但是,阿基仑赛疗法对三分之二的病患会产生神经毒性,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癫痫和脑水肿,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但是,这种疗法是否对特定病人适用的临床标准仍研究不多。
目前研究指出,大B细胞淋巴瘤病患对CART疗法出现耐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CART细胞后继无力,一个是靶标抗原出现变化。有报道指出,输注入人体的CART细胞干细胞性状越强,以及细胞耗竭性状越弱,则CD19-CART细胞的疗效就越好。在靶标肿瘤方面,肿瘤负荷水平越高,则疗效越差,其原因可能是肿瘤负荷与T细胞耗竭、抗原丢失等相关。还有,CD19-CAR相关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症(Immuneeffectorcell-associatedneurotoxicitysyndrome,简称ICANS)与细胞因子介导的内皮细胞活化、输注细胞中ICANS相关组分、表达CD19的大脑壁细胞响应等直接相关,这些因素可以导致血脑屏障破损以及CART细胞入侵。当然,这一严重神经损伤的分子指标仍然空缺。
寻找和定义这一分子指标可以有效表征CART疗法干预后病人的疾病进展以及神经毒性的严重性,这可以增进对免疫疗法耐受和毒性生物学基础的了解,更可以指导临床。有工作指出,通过qPCR或者流式细胞术对循环系统中的CART细胞进行定量,可以一定程度表征疾病进程以及神经毒性。但是,证据稍显不足。
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avidB.Miklos和CrystalL.Mackall研究组在NatureMedicine上发表题为Post-infusionCARTRegcellsidentifypatientsresistanttoCD19-CARtherapy的文章,发现CART细胞中的Treg组分(也称CARTreg)可以调控机体对CART细胞疗法的响应以及毒性。
作者招募了32位罹患大B细胞淋巴瘤并进行阿基仑赛治疗的病人,并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输注CART细胞后机体的响应情况。作者发现输注后CART细胞的水平与疗效关系不大,但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相关。作者又通过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确定,具有Treg特征的CD4+CART细胞既可以表征疗效,又可以表征神经毒性。而具有静息细胞特征、效应性T细胞表型的CD4+和CD8+T细胞与疗效相关。
接下来,作者对具有Treg特征的CART细胞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输注CART细胞的第七天(CART细胞水平峰值),几组CART亚群细胞与免疫疗法长时程疗效和神经毒性直接相关。其中,CD4+CD57–Helios+CART细胞在表型上与CARTreg类似,可以表征免疫疗法疗效和神经毒性。表达GZMB的CD4–CD57+T-bet+和CD4+CD57+T-bet+CART细胞也与细胞毒性相关。作者采集CART细胞输注七天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单细胞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等方法确定,CARTreg细胞在表征疾病进程和神经毒性方面,和CD4+CART细胞的CD57–Helios+,CD57–FOXP3+以及CD57–Helios+FOXP3+亚群类似。
最后,作者研究CARTreg细胞与肿瘤负荷之间的关系。作者确定,输注CART细胞时CARTreg水平越高,则神经毒性越低。病患体内CART细胞增殖水平越低,CARTreg水平越高。综合肿瘤负荷和CARTreg水平可以有效预测CART疗法疗效。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对32位罹患大B细胞淋巴瘤并进行阿基仑赛治疗的病人样本进行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等分析发现,在输注CART细胞七天后,CARTreg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和神经毒性严重程度相关,这一指标可以有效预测免疫疗法疗效。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