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jkqzjw.com/m/前不久的五一假日,李先生外地出差,应当地管理人邀请参加了晚餐。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煞是热闹。李先生饭菜还没吃几口,却跟人连干了好几杯白酒,没过一会儿,他就感觉头晕、心慌、手抖,瘫坐在椅子上。见状大家以为他喝得太急,醉酒了,忙扶他去休息室小憩。直到晚餐结束,想送李先生回家时,发现他的“醉酒”状态似乎更严重了,仍在酣睡,却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而且胳膊腿还一阵阵不自主抽搐。
见此情景,大家急忙叫来医院。经过急诊医生仔细检查并验血糖证实:李先生不是醉酒,而是空腹饮酒过量引起的低血糖。医院抢救,数小时后李先生神志恢复,抽搐停止。事后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些送来,低血糖状态持续过久将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转的损害,就可能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
相信读者们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好好的人突然会引起低血糖症呢?别急,就让小微带你来解读吧。
什么是“酒精性低血糖”?
人在饮酒过多时,由于酒精抑制脂肪、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医学上称为酒精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口服磺脲类或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饮酒为什么会引起低血糖症?
酒精可以抑制体内糖原异生与肝糖原分解的反应。这两个反应是在人饥饿的时候通过体内储存的肝糖原或脂肪合成葡萄糖而保持血糖恒定的反应。糖尿病患者大量喝酒,特别是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脱氢酶的辅酶,用于氧化乙醇)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此外,酒精还抑制或延迟低血糖时升糖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等)的释放,这也是导致空腹低血糖的一个原因。不仅如此,乙醇还可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餐后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但是,乙醇并不抑制糖原的分解,因此,那些营养良好的肥胖者以及12~24小时内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者,由于肝糖原储备充分,故很少发生低血糖。
“酒精性低血糖”的特点及危害
“酒精性低血糖”可发生在空腹或餐后数小时,与饮酒方式、饮酒量以及饮酒者个体情况有关。患者往往有过量饮酒史,饮酒前数小时或数天没有或仅摄入少量食物。与普通低血糖以交感神经兴奋为突出表现不同,酒精性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缺糖症状,如意识障碍、木僵、嗜睡甚至昏迷。
“酒精性低血糖”对脑部的损害特别大,因为葡萄糖是大脑主要的能量来源,长时间低血糖会导致大脑永久性损害。大脑面临低血糖时,会通过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再刺激肝脏释放糖来矫正过低的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仍过低,脑组织就会因缺乏能量供应而受到损伤。血糖水平越低、低血糖维持的时间越长,对脑组织的损害就越大。严重的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昏迷超过6小时可造成不能恢复的脑组织损坏,甚至死亡。由于肝糖原分解减弱,胰高血糖素治疗无效。发病时血浆胰岛素降低。换言之即若救治不及时,低血糖时间过久,很可能导致不可逆大脑永久性损害或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而死亡。
应该如何区分“醉酒”和“酒精性低血糖”
醉酒(即酒精中毒)系指酒精对中枢神经的麻醉性抑制,其过程通常是先兴奋(欣快感、言语增多、语无伦次、步态不稳等)、后抑制(昏睡、昏迷等);而酒精性低血糖者,大多发生在空腹饮酒后不久,其兴奋症状不明显,往往直接进入抑制状态。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酒精性低血糖”能通过补充糖份缓解症状,而醉酒不能。因此如遇糖尿病患者醉酒,可以给患者喝一杯糖水,如能很快缓解症状,就说明不是醉酒而是低血糖。但实际上,醉酒症状和神经低糖症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临床很难鉴别。因此,建议对所有到门诊的酒精中毒者常规测定血糖,以便于及时正确地诊治。
如何预防“酒精性低血糖”
限制饮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所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肝功不良者)最好不要饮酒,如果实在推脱不掉,一定要想办法将酒精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糖尿病患者饮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空腹饮酒,特别是在你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时,在饮酒前可进食适量碳水化合物。
2.切勿贪杯,不要酗酒。长期酗酒会导致营养不良,损害肝功,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以及中枢神经损害。所谓“适量”,是指一周内不超过两个“酒精单位”。一个“酒精单位”为:啤酒ml,或干葡萄酒ml,或白酒45ml。
3.尽量选择低度数的酒。
需要强调的是,酒精性低血糖的表现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要想减轻或避免酒精性低血糖所带来的风险,除了限制饮酒之外,关键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常识:遇糖尿病人酒后意识不清,除了醉酒,还要注意排除是否为酒精性低血糖。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糖尿病自我管理大讲堂[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